为深入学习和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探寻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8月25日,“E青春—金桥数智”实践服务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街道金桥村开展“金桥蝶变探振兴,躬行实践悟初心”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立足当地独特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围绕“千万工程”典型实践开展实地调研,以青年视角助力红色文化转化与乡村产业升级,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展馆溯源忆蜕变,图文实物述征程
实践团队首先前往金桥村文化服务中心,在村委负责人黄元桃的引领下,队员们参观村史展览馆。展馆内详实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展陈,生动记录了金桥村从贫困山村到美丽新农村的蜕变历程。队员们仔细观看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展品,深入了解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紧接着,通过视频播放,服务队沉浸式感受金桥村的奋斗足迹:镜头里,曾泥泞难行的村道逐步硬化为平整水泥路,破旧土坯房变身错落有致的宜居民居,荒芜山坡被改造成绿意盎然的生态茶园……“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从初步规划到成功落地,离不开一代代干部和村民们共同的辛劳付出。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观让他们跳出课本、直面真实的中国乡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是政策术语,更是一步一脚印的奋斗实践。
座谈探讨振兴计,共商发展绘蓝图
随后,实践队员与黄元桃进行座谈交流。队员们结合所见所感踊跃提问,黄元桃就农旅融合运营、研学资源开发等实际问题作了细致解答,并详细介绍了金桥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具体做法。她特别谈到,脱贫攻坚期间,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党旗红”引领“乡村兴”,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弘扬长征精神,不断巩固农村文化根基,绘就出一幅乡风淳朴、乡村美丽、百姓富裕的金桥新画卷。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奉献精神,直观感受到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实践力量,不仅进一步厚植了家国情怀,也更加坚定了以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
躬身实践田间忙,细学采茶悟辛劳
实践服务队沿着小镇旁的生态步道漫步,近距离观察金桥村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远眺连片的生态茶园与峡谷景观,直观感受金桥村红色文化融合乡村振兴的多元发展格局,为后续结合专业提出数智化建议收集更多鲜活素材。队员们主动上前与农户交谈,询问茶叶、手工辣酱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了解“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持股模式下,村民的收入变化与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当地茶农为队员们演示了采茶的要领:“一芽一叶是标准,手法要轻,动作要快。”实践队员纷纷参与采茶实践,起初他们手法尚显生疏,指尖在茶丛间略显迟疑,不时需要向身旁的茶农请教采摘的诀窍。经过反复练习与实践,逐渐领悟到“一芽一叶”的精髓,动作由生涩转为流畅,采摘的节奏也愈发娴熟自如。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双手触摸农业生产,深刻体会到茶农的辛劳,也对金桥村的茶产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实现了从“知”到“行”的成长跨越。
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和劳动体验,团队深入了解金桥村的发展历程,切身体会到脱贫攻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金桥村的发展历程,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美丽蜕变的缩影。队员们表示,要将实践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学习动力,未来要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 梁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