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美术与设计学院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研讨“习近平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杨庆实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首先,杨庆实解读了习近平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有着特殊意义和深远考量。要求全院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不忘艺术初心、深耕美术工作,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副院长史秀娜在会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中国文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必须立稳根基,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论述与文艺思想,发挥专业教师队伍在推动美育中的独特作用,使青年一代在美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书法系副教授方建光说,中国美术馆是每一位从事美术研究和创作者的最高殿堂,自身作品最早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是1995年的第六届全国书法展,当时兴奋激动无以言表!我与中国美术馆的这种情结更对总书记的这封回信有了更多的感触。对于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的高校老师来讲,应该将信里再次提到的“守正创新”作为今后创作和教学的行动指南。今后,将深入研究和探讨美术创作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内涵,积极论证和运用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拓展专业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为今后创作和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书法系主任李永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仅是对新时代美术家、美术工作者的亲切鼓舞,也是对广大书法工作者的深情勉励。作为一名从事书法专业的高校教师,应努力做到结合时代和地域特点,加强校地交流融汇,推进弘扬传统文化的专题创作,守正创新,积极探讨更高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欣赏需要的更高水平书法作品。
青年教师陈艳说,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感受艺术魅力,润泽心灵,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构建文化认同感,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努力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展现中华山河之美,提炼文化精神标识,夯实中国式现代文化根基,为推进文化自信,构筑精神家园提供力量。
院长张兆林重点发言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令人振奋,深受鼓舞,也为我们今后的艺术服务、艺术创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无论是我们的艺术,还是文化创作都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走好从艺之路,要致力于创作或提供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注重描绘新时代的壮丽河山,聚焦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要表现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要展现奋斗者的精神风貌,要体现新时代艺术工作者的价值追求与使命担当。我们既要接续传统,又要融入当下,更要指向未来,唯有如此我们的民族艺术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艺术服务或艺术作品,才能进一步推进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其他与会教师也结合工作,畅谈了对总书记回信精神的理解,一致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的嘱托。
杨庆实在总结中强调,学院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精神,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一是坚持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美育、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美育、在服务社会中彰显美育,努力探索新时期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二是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去创作属于新时代的艺术作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有更新的作为。三是要加强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重视美育,把美育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集中全院不同专业领域的力量来开展美育研究,研究中国美育的传统观念、思想和特征,研究中华美育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中国作出新贡献。
(审核 杨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