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文学院举办《九歌·四季刊》发刊仪式暨学生社团传承创新座谈会

  5月19日,九歌文学社举办聊城大学校园文学刊物《九歌·四季刊》发刊仪式暨学生社团传承创新座谈会。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军,《九歌·四季刊》刊物主编秦治洲,作家、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于应克,《华中文学》社社长、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省作协会员王武臣,作家、高唐二实验中学教师张树岭,作家、插画师、市作协会员张辛茹,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范恩民,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袁方华,青年作家徐若央,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扈学秋,东昌学院中文系辅导员、计划合作单位代表马志刚,乐享书房负责人、热心团队组稿者代表张跃峰,校友、热心读者代表葛婷婷,东昌学院原上草文学社现任会员代表,九歌文学社指导教师刘广涛教授,校园文艺与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明蔚,校报文艺副刊编辑许静,《九歌·四季刊》副主编梁宝梅,九歌文学社现任会员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座谈会由秦治洲主持。

  秦治洲介绍办刊基本情况,包括名称由来、设计思路、刊物容量、经费来源支出等。卢军为刊物揭封并讲话致辞。她对九歌文学社发刊活动寄予期许,希望《九歌·四季刊》能够成为学生文学素养成长的平台,优秀创作者可以为青年创作提出建议指导,从而进一步营造文学院的良好育人氛围。梁宝梅发表感言。“文学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作为一名多年执笔耕耘的文学爱好者,她提到九歌文学社在塑造青年正确三观与培育青年爱国精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诚挚地期愿九歌文学社能够“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刘广涛分享指导社团创作的心得。“尊重文字的人值得尊重”,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的话语体现刘广涛对文学“虔诚的爱”。他表示,文学尤其是校园文学,是心灵的一片净土,青年创作者要高举情怀与梦想的旗帜,发扬理想主义精神,耐心打磨优秀作品,为《九歌·四季刊》的内容建设添砖加瓦。王武臣、李明蔚给出文学创作方面的建议。其中,王武臣关注文学作品的互联网传播路径,倡导芊芊学子投身于文学阅读与创作之中,话语间尽显创新精神与人文关怀。李明蔚作为“文学发烧友”,追寻文学的本真,强调文化素养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九歌文学社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提出建议。许静作为校刊编辑给出专业指导,她不仅对供稿作品质量表示肯定,还对《九歌·四季刊》第二期的创作提出设想,希望刊物能与报刊多加合作、繁荣创作。袁方华、张辛茹分享文学创作心得。其中,袁方华作为一线工人,独特的从业经验与充足的创造原料使他创作出众多工业题材小说,作品主要描写时代浪潮下人们的彷徨与内心的迷失,此外,袁方华提出“三新”主张,倡导创作者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加强对生活的切身体会与深度思考。张辛茹才华横溢,有众多优秀作品傍身,她在文字中领悟生活,以吃为喻,将风土人情、所见所闻浓缩在舌尖,分享“文学让人生有滋有味”的创作理念。张跃峰谈论创作思路并作出特色指导。他与儿童文学对话,关心校园文化业态,关注九歌文学社创作,对九歌文学社的未来予以祝福,为本次座谈会画上完美句号。

  (审核 卢军 )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