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学校举办首期教学工作坊


    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月15日,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吴燕华博士受邀走进首期教学工作坊,开启了以“如何上好一门课”为主题的教学工作坊活动。

本期教学工作坊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吴燕华博士与各学院青年教师共同观摩了生物化学团队青年教师冀芦沙博士的《高级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并就教学节段的教学设计、课堂讲授等进行了现场交流、点评和指导。随后,吴燕华博士为24个学院141名青年教师做了以“在复旦三尺讲台上的成长——以遗传学教学的一点思考与实践”为题的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吴燕华博士分享了她通过提出、求解与实践“复旦大学需要一个怎样的教师”的教学成长历程:一是,导师启发,团队成长。广泛听大师、导师的课,听其他教学团队导师的课,感受导师上课的特色,思考如何形成自己与导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二是广受培训,借鉴吸收。积极参加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广泛借鉴吸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大学专家的教学理念,如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本”的教学理念来自于香港理工大学一位专家的启发;三是,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教学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研究,为做好教学研究,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借鉴、不断反思,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途径。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因为教学只有进行时,教学没有完成式。
 
吴燕华博士还在报告中就“如何准备我的课堂”与我校青年教师分享了她的三点教学实践经验:一是,悉心求教,继承传统,依靠团队促进自己成长;二是业精于勤,夯实基本,包括教学理论的积累,教学研究的积累,科学研究的积累;三是教学有方,授人以渔。教师教学要换位思考,想想学生存在那些学习问题,思考和解决如何使厌学学生爱学、虽努力但学不会的学生容易学、自学能力强而淡学的拔尖学生独立学,如何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是用来考试的,如何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批判性思维,乃至哲学思考、终身学习。怎样做到授人以渔?第一,精选案例,兼顾趣味性与专业性;第二,深入浅出,强调条理性与科学性;第三,学术拓展,传递学术性与研究性,讲清一些科学历史及实践的经验教训。
 
整个报告引用了她教学过程中大量的鲜活案例,活动气氛活跃,吸引着在场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互动。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