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党委常委、副校长胡海泉主持召开了城校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推进落实《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大学城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书》及相关子协议的内容。学校服务社会处处长任忠民、科学技术处处长赵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顾宇飞、商学院院长马中东、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李增洪、农学院院长郭尚敬和法学院院长杨道波参加了会议。
自今年1月学校同聊城市政府签署《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大学城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书》以来,各单位积极落实协议内容,校地双方开展了多次深入对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商学院依托校地共建的“聊城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同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横向课题研究。根据“聊城市国资委-聊城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开展了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培训和研究。依托学院MBA项目,同步设立EDP培训项目,为聊城市企业家群体提供思维训练和管理知识提升平台。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就“聊城市东昌府区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的破题关键”“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解说词创作与优化研究”“山东聊城古城文旅总体策划(文庙设计、县衙设计部分)”“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等课题开展了校地校企对接和前期研究。农学院分别同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冠县、莘县、市农业局、聊城海关等单位分别就蔬菜栽培、新品种选育、果树培训与技术指导、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动植物检验检疫进行了合作交流。法学院同聊城市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达成合作意向,拟依托法学院组建聊城法治建设研究院、聊城法治建设智库、聊城法治建设人才培训基地,还同聊城市司法局、民政局、执法局、监狱管理局、人社局等单位分别开展了慈善法研究、城镇容貌与环境管理条例和标准制定、刑法研究、劳动人事仲裁研究等。另外学校还在冠县设立了聊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冠县)中心,同东昌府区政府、市旅游度假区、市科学技术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聊城市科协、聊城市妇联等单位进了多次对接交流,同部分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胡海泉对各单位在城校融合发展协议签订后所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解放思想。作为管理部门要在政策保障上下功夫,作为实施单位要在调动人员积极性和提升自身实力上下功夫,保证城校融合发展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加强校地校企对接。各单位要通过座谈、参观等多种形式同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要提前规划设计。对每个合作项目要进行前期全面的规划设计,不能因为做项目而做项目,要从项目合作中提炼对教学科研和学科的支撑和推动,将项目逐步转化成成果、标准或者案例;四是要在合作中抓落实、抓亮点、抓品牌,做好宣传,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审核 任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