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教学公开课听课观摩活动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11月25日上午,伴着17级1班宋玲玲同学演绎的《越人歌》,本学期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教学公开课听课观摩活动拉开了帷幕。

  本次公开课分别由于亚欣副教授讲授声乐课程、张菲菲、徐媛老师讲授钢琴课程、张晓副教授讲授曲式分析课程、斯日古楞老师讲授音乐艺术管理课程。音乐与舞蹈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全体成员及部分教师参加听课观摩活动。

  于亚欣副教授为四年级声乐主修学生宋玲玲授课。于老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和演唱训练,然后指导她演唱由《楚辞》中《越人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于老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并结合曲目的时代背景及风格把握,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细致的指导,并就学生整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张菲菲老师为三年级钢琴主修学生肖雪宁讲解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三乐章》、徐媛老师为三年级钢琴主修学生邵舒畅讲解中国钢琴作品《采茶扑蝶》。两位老师对作品进行结构分析、风格诠释,指导学生把握作品的速度、力度,掌握演奏技术。

  张晓老师为2018级4班音乐学专业学生讲授《曲式与作品分析》。该门课程逻辑性较强,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读谱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张老师衔接上节课内容,详细解读了三段曲式与三部曲式的区别,并以教材谱例为例进行详细的讲解。

  斯日古楞老师为2017级音乐学专业讲授《音乐艺术管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从艺术经营管理者的市场思维看剧场的艺术战略与定位发展。

  听课结束后的研讨环节,于亚欣副教授谈到声乐教学是技能与技术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始终,启发式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探究式学习心理。无论是从作品案头工作的准备,还是从作品的演唱处理环节,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都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因此,通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通过参加比赛、演出等实践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为专业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张晓老师表示,《曲式与作品分析》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掌握音乐发展的具体手法、结构方式、历史风格等内容,需要学生在低年级就要储备丰富的乐理、和声知识。如何加强非键盘主项学生的读谱能力,是目前需要教研室同仁深入研讨的课题。

  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对每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评价和意见反馈,提出具体改进的指导性建议。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也是学院期中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音乐与舞蹈学院重视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院通过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通过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更新教师的育人理念、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中心 产出导向”的育人目标成效显著。

  

  

  

  

  

  (审核  牟艳丽)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