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聊大要闻

【提质增效 重点突破】聊城大学刘才龙教授团队在极端条件物态调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刘才龙教授团队在极端条件物态调控方面取得三项新进展,发表8篇研究文章,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先进光学材料》)、《Applied Physics Letters》(《应用物理快报》)、《APL Materials》(《APL材料》)、《Ultrafast Science》(《超快科学》)等国际期刊上。

  进展一:团队利用高压原位稳态光致发光、稳态吸收和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探测技术,对CsPbBr3量子点压力诱导的电子态转变、荧光猝灭和带隙演化中的超快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探究,获得了压力依赖的载流子超快动力学寿命,揭示了CsPbBr3量子点压致荧光猝灭和消失的微观物理机制。相关成果以“Ultrafast Dynamics across Pressure-Induced Electronic State Transitions,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d Bandgap Evolution in CsPbBr3 Quantum Dots”(CsPbBr3量子点在压力诱导的电子态转变,荧光猝灭和带隙演化过程中的超快动力学)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上。2021级硕士生陈林和楚亚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张海娃博士、郑州大学郭海中教授和刘才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团队利用高压原位瞬态吸收光谱探测技术,提出了压力调控甲苯中InP/ZnS量子点-蒽醌(InP/ZnS QD-AQ)复合体系电子转移的影响机制。相关成果以“Electron transfer tuned by pressure-dependent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in InP/ZnS quantum dot-anthraquinone complexes(通过压力依赖的聚集诱导发光调控InP/ZnS量子点-蒽醌复合体中的电子转移)”为题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应用物理快报》)上。2021级硕士生秦霞霞和张海娃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楚亚博士、王庆林教授、郑州大学郭海中教授和刘才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团队概述了高压原位瞬态吸收光谱的原理,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高压原位瞬态吸收光谱实验技术探测不同超快动力学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高压原位瞬态吸收光谱实验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相关成果以“A Review: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High-Pressure in situ Time-Resolved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评论:高压原位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的原理和应用)”为题发表在Science出版集团期刊《Ultrafast Science》(《超快科学》)上。2021级硕士生秦霞霞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海娃博士、王庆林教授和刘才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进展二:团队利用最新搭建的高压原位光电测量系统,研究了高压下红荧烯光电特性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光电器件性能的优化及新型光电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以“Pressure-Induced Enhancement of Photoluminescence and Photocurrent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 Rubrene(有机半导体红荧烯中的压致荧光和光电流增强)”为题发表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先进光学材料》)上。张海娃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国召博士、王庆林教授和刘才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进展二:团队将高压原位光电流、变温电阻率、拉曼散射光谱、可见吸收光谱测量和理论计算方法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压力作用下Bi2S3的光电、电输运、振动模式和能带结构。相关成果以“Pressure-induced photo responsiveness enhancement and positive–negative switch in Bi2S3(Bi2S3中的压力诱导光响应增强和正负光电流转换)”为题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应用物理快报》)上。2021级硕士研究生冯浩铖和张国召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光宇博士、房媛媛副教授和冯振豹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团队利用最新搭建的高压室温及低温电阻率和霍尔效应测量设备,结合高压原位拉曼散射测量手段,研究了高压下二维Te的电子相变和电输运过程。相关成果以“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phase transitions in two-dimensional tellurium at high pressure(高压下二维碲的输运性质和电子相变)”为题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应用物理快报》)上。2021级硕士生邹博宇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树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学王聪副教授、渤海大学王秋实教授和聊城大学王庆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进展三:团队概述了利用显微稳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的压力诱导带隙响应的系列研究,总结了高压条件下结构对带隙演变的影响以及带隙工程的一般原理,并为环境条件下的材料设计提出了新策略。相关成果以“A review: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bandgap engineering under high pressure utilizing microscopic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评论:关于利用微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在高压下进行能隙工程研究的综合调查)”为题发表在《APL Materials》(《APL材料》)上。2021级硕士生陈林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海娃博士、李茜教授和刘才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

  

  团队总结了近年来在钙钛矿材料、金属卤化物材料、碳点材料、有机材料和其他典型的发光材料中发现的压力诱导材料发光增强的现象和潜在机理,为深入研究材料的光物理行为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以“Pressure-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 A review(压力诱导发光增强:评论)”为题发表在《APL Materials》(《APL材料》)上。2021级硕士生邹博宇、2020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韩莹雪、杨志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国召博士、王庆林教授和刘才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刘才龙教授团队基于国家和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立足于“极端条件物态调控”研究领域,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结合,物理学、材料学、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开展新技术、新物态和新材料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目前团队已建成集超高压、高低温、强磁场和超快光场于一体的综合极端条件研究平台,在高压物态调控、智能材料与器件开发、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形成了特色优势。团队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实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目标。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聊城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和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建设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审核 吴成)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