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校2010年暑期处级干部与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研讨班进行第四天的集中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程玉海作了题为《深化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报告。研讨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喆主持。
程玉海在报告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进入了提升质量和水平、办出特色、科学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简而言之,就是进入了以提升质量和水平为中心的发展新阶段。新一轮的发展,呼唤新一轮的改革,全力推进改革,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化解各种难题,仍是新时期高校特别是省属高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必然选择。
程玉海认为,新一轮的发展必然呼唤新一轮的改革,同四个方面的原因紧密相连:一、以深化改革,打破制约质量水平提升的瓶颈。在办学体制上,《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高校办学自主权”,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在校内管理体制上,高效灵活、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校内管理体制的建设任务尚未完成;在教学领域,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管理仍相对落后,专业改革、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等仍未到位,不适应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后勤服务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的需求;高校投资体制改革中,政府主体并未完全到位,社会多元渠道也不通畅;所以,制约质量、水平提高的瓶颈和问题依然存在,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二、以深化改革,贯彻落实《纲要》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要求。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了提高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纲要》的过程中,中央高层一再强调,要“更加突出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把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三、以深化改革,解决省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特有的多重任务和压力。相对而言,省属高校发展资源有限,发展过程中导致了普遍的债务危机,再加上地域的限制,人才竞争的劣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要提高竞争力,走出困局,关键是办出特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智力支撑的主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吃苦耐劳”,把“自身发展同为家乡做贡献”相结合的人才,只有办出特色,才会有出路;而特色的形成,既是建设培育的结果,更是改革的结果,以改革精神推进的结果。四、以深化改革,解决即将出现的因生源减少而可能出现的生存危机。学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高校适龄生源正在锐减,生源下降可能会演变成的生存压力和淘汰格局,将倒逼省属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改革;在这一轮生存大战中,谁有特色,谁能适应,谁就生存,而要生存就只能改变以往的生存方式,就必须通过改革,形成特色和生存能力。程玉海强调,高校在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又将面临着新一轮更为残酷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竞争。我们要避免被淘汰的结局,就必须改革创新,必须用新一轮改革促进新一轮发展。
程玉海指出,新一轮的改革,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观念改革是先导,要以系统工程、整体设计为基础,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七个领域的改革:
一、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遵照高教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本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教育观念是我们对现代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基础;实现教育思想观念和大学制度的现代化,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现代教育观念、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三者既有独立的内涵和要求,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的整体,对三者关系的准确认识,是我们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观念前提。
二、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点的管理体制。“体制改革是关键”,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处一是学校层面的领导和决策体制及运行机制,二是学校对基层办学单位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多年的探索已为制定高校校级层面的领导与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机也相对成熟,2+3+8的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也呼之欲出;校、院、系三级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各学校已进行了多年,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一领域改革,已成为充分调动校、院、系三级办学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的重大举措。
三、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教学为中心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实际上教学改革也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当前教学领域存在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改革和更新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偏私,人文教育过弱等问题,对省属高校而言,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识教育的改革,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四、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应用研究的关系,在确保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以实现和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和目标。要改革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重理论,更重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重论文,更重发明创造;重成果,更重成果转化和效益,更加注重实践中的创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
五、按不急、不乱、不断的方针,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学科与人才高地。
六、按社会化和小机关,大实体或多实体方向,推进后勤改革,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三服务两育人”要求,符合高校实际的高校后勤甲乙方关系,形成具有一定实力,一定自我更新能力,以姓“教”为本色的高校后勤产业集团。
七、积极推动高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领域的改革。
最后,程玉海指出,要确保新一轮改革创新顺利实施,必须认真探索深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要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讨论,以达到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目标和任务,发挥其思想解放的导向作用。要在校党委、校行政统一领导下,以制定学校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把改革与发展作为一体化工程,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要坚持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政策和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依法办学。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立足本校的实际和特点,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改革道路。
李喆在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只有改革才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程书记的报告站在高等教育的前沿,以敬畏之心和忧患意识,主题鲜明的直奔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和“牛鼻子”,通篇贯穿着 “改革”两个金光大字,深刻论证了深化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我们指明了攻克这个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的路径和方法。
李喆指出,学校对举办研讨班的效果非常满意。从研讨简报中可以看出,各位学员学习认真,思考深入,说的空话、假话、套话少了,真话、实话、掏心窝的话多了,提出了很多与学校和本单位实际密切结合的思路、措施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