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聊城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区域产业质量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高校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本次论坛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来自黄河流域九省(区)的2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黄河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论坛上,成立了黄河文化课程虚拟教研室。
虚拟教研室将整合黄河流域高校的教学资源,推动跨校合作与交流,促进黄河文化课程的共享与共同开发,虚拟教研室不仅为黄河文化的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各高校开展黄河文化教学实践搭建了重要平台,助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大会开幕式上,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代善成,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锋,聊城市政协副主席唐明贵发表致辞,强调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指出在新时代下要全面推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
代善成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高等教育在其中承担着龙头作用,山东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鼓励高校将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成效显著。他希望山东省高校借此次论坛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李华锋提到,聊城大学始终发挥高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依托“黄河学研究院”“省学校黄河文化传承指导中心”等平台,推动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学校通过构建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开展实践教学、举办学术论坛等,深化与黄河流域高校的合作,推动黄河文化的教育创新。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汇聚智慧,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贡献新的力量。
唐明贵回顾了聊城市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多项举措,强调了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聊城交相辉映的独特性。他期待各方通过本次论坛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流域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打造黄河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论坛期间,第二届高校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论坛和第七届区域产业质量高峰论坛两大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与会专家围绕“黄河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黄河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等主题进行了深度交流。来自黄河水利委员会、青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等1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深入探讨黄河文化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作用和新时代下黄河文化教育的新路径。
论坛由山东省城市文化研究会、山东省学校黄河文化传承指导中心承办,致力于服务国家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流域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促进黄河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深化。
(审核 马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