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聊大要闻

研讨班纵论学科建设三:亮亮观点

7月14日下午,研讨班25个小组分组对上午副校长冯健和张祥云、黄富峰、赵长林三位处长关于学科建设、科研和研究生工作的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见仁见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亮出了自己的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本网将讨论观点择要分类整理成四篇,以飨读者。(排名不分先后)

亮亮观点 :

刘法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学科建设处于自发的状态,学院和教师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一个学院可以设置分属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开设横跨几个学科的多门课程,而同一学科的专业却分属不同的学院。在这种状态下,跟踪性研究有余,原创性和前沿性研究不足。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往往是权宜性、“突击”性的任务多,而制度性基础工作比较少。理想的是以学科为基础建设学院,以专业为基础建设系。学科整合由主管部门强力协调,同学科跨学院联合,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攻关,无论对本学科,对学校,还是对学院都有益处。

苗菁:对于弱势学科,突出团队优势,通过集体申报课题的方式,强化学科人员的科研意识,增强其科研凝聚力。通过二至三个层次比较高的科研课题的完成,逐渐形成弱势学科的研究特色,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以此逐步增强学科人员的信心,树立其追求远大目标的雄心。

朱印海:我希望不要盲目谈学科的转型,也不要一谈学科建设就以跟上时代发展为借口,忽视已有的学科研究领域,因为我们毕竟在这些领域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了坚实的基础,继续发展还是会有所成绩的。应该这样说,在不丢掉我们已有的传统学科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以求在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学科领域有所开拓和进展,在短时间内使我校的新学科建设有较大的发展。

辛业:传统师范类教育的优势不能丢,应向“深、细、尖”方向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再进一步在科研方面整合,形成优势群,在国家级课题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此外应在对外汉语教学或文化交流传播方面下功夫;广电新闻与文秘专业应在实用型人才培养和新型专业几方面再有所突破。

孙长勇:艺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实现我校的发展目标就要走精兵之路。有人说,只要选择了好的研究方向即便是二流的人才也能出一流的成果,这话不无道理,特色就是优势。需要我们加强对外交流,紧跟国际前沿寻找新课题,同时还要有一流的硬件条件,并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

刘山亮:我们每一位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不仅要当指挥员,而且要当战斗员,投身教学、科研第一线,遵循校训“敬业博学,求实创新”,自觉抵制和拒绝各种诱惑,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人文素养,把我们学校办得越来越好,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左风朝:加入世贸后,学科建设也要面向世界,许多工作要按国际规范化标准进行。在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学科间的交叉、延伸,有利于形成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和学科群体。不能顾此失彼,不仅要提高物质、生活待遇,也要重视思想工作和精神鼓励。

刘卫东:关于团队,不能在填表时有团队,而在现实中无团队,“名聚实散”是我们今后必须要杜绝的问题。要在管理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按学科方向为各个团队设立一个相对清晰的边界,稳定人员组成,确定团队负责人,相关考核也按团队进行。要致力于学术思想、学术道德与学术品格的养成。今后我们的学术研究,要善于做扎实的功夫,不搞“虚活”,不说虚话,不写“软文”,要善于在扎实的资料和缜密的思考基础上,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公维才:商学院现有1400多学生,仅有30多名教师,且年轻教师居多。他们需要先过教学关,再考虑如何融入团队的问题。要使教学与科研不冲突,必是二者结合,使科研助推教学。

陈万会:建立和规范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制度,让教师带着论文参加会议,回校后将会议的总结、收获、体会、想法和建议向全体教师宣讲,做到一人参会,全院受益。

江心力:学科建设既要靠学校,更要靠学院。学校在方向把握、政策引导、全盘统筹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学院则要承担具体的建设责任,在教学团队、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与研究等方面给予人员与资金的支持。对于我校已具有的研究所、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可以尝试校院共建,激发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张礼恒:应该打破教授终身制。从这几年的科研成果统计来看,成果最多的往往不是教授,而是副教授、讲师。

傅崇岗:我认为我们应当进一步凝炼学科发展方向,而发展方向最好以问题为中心,比如生命健康、能源、环境保护、材料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大多数研究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等凝聚在一起,从而产生拳头成果,增加科研竞争力和学术声誉。

钱品辉:关于交叉学科建设问题,感慨颇深,我们美术学院的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和美术学专业的公共艺术设计方向都带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如何形成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性优势,需要我们在交叉机制方面做认真的探讨,这有可能是美术学院未来重点学科的生长点,更有可能在全省乃至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形成比较优势。艺术沟通人文,下一步我们要下决心在艺术设计和动画专业加强与新闻传播学、音乐学、建筑学以及园艺学等学科的交叉,从而形成我们在品牌传播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等几个学科方向的特色与优势。

于源溟:要建立学科管理制度。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申请学科、申请项目全学科的人员都上,而一旦被批准,学科就成了学科带头人的学科,项目就成了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其他成员都要靠边站。现代的学科建设必须要建设相关的具体制度,要去学科的行政化,职、权、利都要有规定的制度。

陈延庆:(在强化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相应的“非制度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一种观念:为学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尽心尽力、并做出突出贡献者光荣,而疏于或怠于相应工作者羞耻。促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段玉恩:要树立培养大师级人才的意识,要尊重人才,以人为本。对于已经取得优秀学术成果、成才的教师,学校应该充分尊重他们追求学术的自由和权利,为他们创设宽容的科研和教学环境,建立人性化的评估指标体系,为他们可能作出的学术成就搭建人性化的平台。

马开剑:教师教育改革问题必须分清作为工作的教师教育和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教师教育。作为工作,可能要面临各有关学院和机构的职能重新划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可以与高等教育学整合起来,作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特色。

胡海泉: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同样重要,我们既不能重视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研究,也不能强调基础研究而忽视应用研究。当前,在应用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大力倡导应用技术研究,为教师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大力倡导踏踏实实做教学、一心一意做研究的工作作风,向刘山亮老师学习,学习他一心埋头实验室、不图名不图利、追求真理的精神。

刘继锋:依靠现有人才资源自愿、自发、自觉地依靠学术兴趣组织在一起的学科发展方式,表面看起来是缺乏组织形式、力量分散,但是,在目前我校发展条件下,应该适当采取这种发展方式,鼓励现有的人员依靠学术兴趣组织在一起,依靠共同的工作目标团结协作。这种建设学科的形式也需要学校的支持,特别涉及到科研管理政策、学科经费的支持,使得依靠学术兴趣和工作目标组织在一起的学科建设团队运行有效率。

刘军海:(化院)在强化建设优势学科的同时,也要加强应用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让学院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两条腿”走路,平衡发展。一个好的应用项目推广了,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在提高聊城大学知名度方面不亚于一篇甚至几篇SCI论文。学院在今后的应用技术研究中一定要有自己的“金刚钻”,有了“金刚钻”我们才能掌握服务于企业的主动权。

孙德志:泰山学者是我校、我院的科研教学领军者,学院对他的支持应是打造一个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团队归他率领,不见得他本人带的研究生多了就好。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泰山学者本人直接指导的研究生每年不宜超过3名。其实,任何人每年以招收两名研究生为最佳。这在名牌校所中是有经验和教训的。

魏西莲:在集中优势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专业的发展,不然的话,基础不厚的专业就会也来越弱、甚至崩溃。一些老师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很多人认为,分析学科和考研率是化学化工学院的品牌专业和优势所在,而对化工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讨论的较少,使人感到忧虑和担心。我认为,我们学院在优势学科已经形成气候的情况下,重点考虑两个工科专业的专业设置、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应是当务之急。

杨凤梅:对于我们以教育学为一级学科的教育技术专业而言,教学是前提,是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先导,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一定的教学能力必须以科研能力为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能够承担教育科研项目,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林琳: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是完成大学使命的重要主体,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承担相应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教学与科研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不是矛盾的双方。通过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问题来自实践,是一个真命题,不是杜撰的苍白的简单假设。同时,通过相应的科研,加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理解、学习和探究,进而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桑青:生物农药行业包括产业及科研都处在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生态农副产品的需求愈来越强,生态有机农业会得到较大发展,对生物农药的需求会愈来越多。培育生物农药方向,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生科院现有的、以及与郭亚军教授合作所需的仪器设备,投入较少,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张重阳:近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表明,几乎所有的“软学科”均诞生于“硬学科”,因此,大学必须加强和重视基础学科(硬学科)的持久建设。基础学科不强,就没有能力去组建其他新学科。要保证一批优势学科能首先达到“一流水平”,就要防止资源的过度“稀释”,就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就必须有所舍弃。

初瑞清:团队并不是几个研究方向相近的人组合在一起,这顶多可以称为团伙;团队应该是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人为特定目标努力的组织,具有合力作用,应该有目标,有实施过程,最后取得某些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学院层面,如何制定政策,引导和激励老师形成团队,是学院领导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李文智:珍惜广大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时间,使广大教师把工作的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的管理水平。

徐志军: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重视团队效应及重点方向,必要时可申请团队引进。

张庆德:尽管学科建设还不是东昌学院的工作重点,但今天冯校长和三位处长的报告中关于学科建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完全可以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专业建设中来。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在组织管理、工作措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十分相似之处,其思想是完全相通的。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