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1日,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刘献君教授作客聊大讲坛,以“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为题,与我校干部、老师畅谈大学改革发展之道。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张贵桥主持。
刘献君教授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应该是地方大学发展定位的战略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以推进知识的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组织制度形式和资源配置方法的现代大学,此类大学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多样性、地方性的特点。
刘献君认为,地方性大学在推进学科建设中要彰显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大学的基本要素,专业则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应用。学科建设从建设主体来看,有学校、学科群、学科点三个方面,三方应明确各自的责任,各有各的重点,干自己该干的事。学科建设具有阶段性,学科专业建设中,要明确自己的历史方位,把握好学科专业建设所处的阶段,适时调整发展思路,采取重大措施并狠抓落实。
刘献君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是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大学最重要的事。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介。课程是学生和学校的结合点、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点、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也是学生个体和文化的结合点。课程建设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而是一项合作的事业,需要学校领导、教师、专家、学生、校友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其中,学校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从宏观上把握课程建设,要力促转变教学观念,确立课程目标,探索课程结构。
报告最后,刘献君指出要重视大学章程建设,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就是“大学宪法”。大学因自主办学而需要章程,大学章程的主要功能是规制大学权力的运行,规范大学与政府、大学与院系之间的权力关系。大学章程的建设,关键在于创新,每所大学的历史、学科特点都不一样,大学章程突出的重点不一样,因此,大学章程建设要避免千篇一律,形成自己的个性。
校领导李喆、马春林、徐传光、张跃飞、孙兰雨出席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