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扎实推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三全育人”等机制在学院落地生根,全力引导低年级学生快速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生命科学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1+N+N”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并于11月8日在实验楼会议室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全面部署“1+N+N”本科生导师制工作。
“1+N+N”本科生导师制,即为每个一年级本科班级配备1个班主任、N个本科生导师和研究生导师助理,具体负责指导N个本科生,指导时间为一年。会上,院长曹雪松就《方案》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方案》是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工作要求,并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以可操作、求实效为根本目的,综合多种因素,经学院领导班子、教授委员会、教师和学生代表多次讨论形成的。全体教工要充分认识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要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入科研团队、早育科研项目;要坚持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全面推进,与学生管理队伍齐心协力、同向同行,共同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为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
党总支书记冯泽静强调,本科生导师制是贯彻全国高等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教师回归本分、学生回归常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实现本科生由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育与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共同参与的多维度立体化班级教育与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广大教师要站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推动学校与学院健康快速发展的高度,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本科生导师制贯彻好、落实好。
会议还就贯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负责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广大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一致表示将按照学院统一要求,努力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早育科研项目,为“挑战杯”比赛、学生考研就业、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等工作提前引导,超前助力,用实际行动把好事办好。
目前,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已根据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等因素,确定了《生命科学学院导师班级分配方案》,下一步将从在校研究生择优选拔导师助理,配合本科生导师共同做好新生的思想引领、学业发展、专业指引、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等方面的个性化精准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