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聊大要闻

我校论坛文化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近日,我校文学院2006级学生武宝贵,作为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被湖北广电录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武宝贵说除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扎实,这些收获更缘于母校提供的丰富多元的舞台,以及质朴厚重的文化氛围熏陶, “比如, ‘聊大论坛’在我思维和品格的锻炼方面就发挥了很大作用”。

  武宝贵所说的 “聊大论坛”,是我校校报的一个特色版面。在我校,像 “聊大论坛”这样的思想、学术、文化交流平台,还有 “聊大讲坛” “东湖之约文化论坛” “我与处长面对面”“栖凤林文化驿站•论坛” “小树林文化论坛”“就业创业大讲堂” “研究生学术论坛” “聊大文学讲堂”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论坛文化风景线,营造着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系列文化论坛,启迪心智砥砺品格。 “逻辑清楚,语言干净,打的底子不错。不要小看她本科就读的聊城大学,虽不是名牌大学,但一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嘛!”上面提到的武宝贵同学,一开始因本科学校是二本院校不被看好,但最终以出色的表现让 “考官”竖起大拇指,在上百名竞争者中成功突围,成为湖北广电正式录用的2名员工之一。在聊大的4年里,她几乎参与了校报 “聊大论坛”版所有话题的讨论。而今,这个坚持了6年的特色版面,坚持开放性、时代性、思辨性、独创性的编排风格,已就师生普遍关心的 “超女现象面面观” “孝道与感恩” “给冷漠的心灵升升温”等60多个话题讨论了240余期,刊登了上千名学子的精品力作,让大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写作与阅读中,逐渐懂得了一个人应怎样对待生命和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人和社会,从而真正发挥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维、品格养成中的主体作用。另外,自2005年11月起开办的 “栖凤林文化驿站•论坛”,已举办39期文化论坛活动,2000余名学子直接参与活动并从中受益,使栖凤林不再仅仅是一方适宜学习、休息的自然景观,更成为广大学子碰撞思维、历练心智的人文场所。 “百家讲坛———文化学术论坛” “聊大文学讲堂”等,也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散播出思想流光,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启迪思想、净化心灵、提升境界,追寻美好人生。

   精品学术论坛,提升素养登攀高峰。 自2010年4月,我校出台 《聊城大学关于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的规定》并设立 “聊大讲坛”以来,邀请中科院院士郑守怡、吴培亨,作家张炜,钢琴家石叔诚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著名专家学者及社会知名人士举办了50余场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人文艺术、社科时政、理工医药等领域,2万余人次听取了报告。 “聊大讲坛”在继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丰富论坛内容的同时,还设立了 “校聘优秀人才学术论坛”专题,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间,由学校三个层次的校聘优秀人才主讲40余场学术报告,进一步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食粮。另外, “研究生学术论坛”以及各学院举办的系列学术论坛,都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浓郁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登攀学术高峰的激情,汽车学院毕业生考研初试通过率曾超90%,化工学院、材料学院毕业生考研通过率也连年在50%以上;我校2006级国防生李正茂,因拥有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而被同学们称为 “专利达人”;在第12届 “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汽车学院学生赵旭鹏等开发的 “凸轮驱动控制式四足机器人的系统设计”荣获特等奖;我校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获奖数量也连年提高。

   交流指导论坛,对话精英指明航向。 从2003年到现在,我校已有382名优秀学子前往西部做志愿者,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一。如今,越来越多的聊大学子怀着一颗颗朴实热忱、踏实奉献的心加入到 “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的队伍中去,唱响了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并涌现出冷智远、马婷等在基层岗位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了我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一大特色。这一就业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与我校精心打造的一系列生活、学业、就业指导论坛密切相关。每周四下午,在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都会有一群学生围着几名老师交谈,这就是我校又一品牌论坛活动———“我与处长面对面”,在42期的活动中,同学们敞开心扉,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为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一个畅通渠道。此外,被我校学子津津乐道的 “东湖之约文化论坛”,自第1期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白云做客东湖之约起,先后邀请孔繁森纪念馆馆长满庆富、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等杰出学者、前辈模范及优秀学子,与聊大学子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交流与心灵的沟通。广大同学通过对此项活动的积极参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校还精心组织策划了 “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通过邀请 “移动的科学家”夏树让、 “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孟宪壮等优秀校友、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以及正在艰苦创业的青年代表来校讲述创业经验和历程,共话创业体验,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学生 “想创业”,指导学生 “会创业”。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