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级学术论文、专著频发,主持多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我国外交部提供多篇报告,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研究员作为权威专家发声,在大报刊发评论文章,接受国内、国际重要媒体采访……我校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成立7年来,在领导支持、研究成员协同努力下,继续领跑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并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
作为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于镭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重磅学术论文的同时,坚持学术研究的社会服务导向,用专业视角、权威观点,为“一带一路”正面发声。
今年5月,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选举,执政党联盟获胜,早在投票开始之前,国内外主流媒体预测反对党有可能获胜的时候,我校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于镭教授就曾经对记者预测:执政党会胜出!同时,面对澳大利亚政局不稳、对华政策也频频变更的现实,于镭连续在《环球时报》等媒体连续刊发时政评论,指出澳大利亚的发展离不开中澳友好合作关系,警告澳政府《“背向亚洲”是澳大利亚的危险歧途》,《如何对华,堪培拉当“以史为鉴”》!
正面发声,是建立在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积淀上。自从2018年4月加盟聊大,被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聘为首席研究员之后,仅仅一年时间内,于镭教授在英国皇家学会、美国社会科学学会等国际著名学术机构主办的SSCI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4篇;在清华大学、中联部主办的CSSCI和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等学术论文2篇;出版《地缘政治视域下中国同大洋洲政治与经贸合作》等学术著作3部。他还参与国家社科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山东省社科规划、自然资源部、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等课题5项。
另外,于镭还代表我校,出席澳大利亚外交部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举办的“南太平洋岛国研究国际研讨会”、联合国国际地区研究会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和国内研讨会10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仅在2018年一年时间里,于镭就在外交学院、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主办的东亚安全与南海问题会议上作《澳大利亚南海政策研究》演讲;在中国从都国际关系会议作《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交演进策略的分析》;在《环球时报》2018年年会国际问题研讨会上,发布《太平洋岛国和域内外主要大国关系发展趋势》;在萨摩亚国立大学“崛起中的中国同南太岛国关系研讨会”上,畅谈《中萨关系中的机遇与挑战》;在西澳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澳关系研讨会”上,作《全球化进程中的中澳关系特质与发展》专题报告。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于镭认为书斋和社会不能脱节。他参与国际会议,一方面是了解国外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致力于国内外学术交流;一方面是为了传播“中国声音”,把学术研究和时事政策结合起来,为中国“一带一路”政策鼓与呼。
太平洋岛国距离中国路途遥远,历史上和现实中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视为自家的“后花园”。“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友好往来,在某些怀有敌意的外国人口中成为“中国威胁论”“中国的新殖民主义”。为了驳斥这些敌对、荒谬的言论,作为中国权威研究机构的首席研究员,于镭认为自己“有责任批驳谎言,让世人看清事实真相”!
2018年年初,《环球时报》聘请于镭担任国际问题特约评论员。于镭在该报发文26篇,介绍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经济、教育的援助项目,分析中国与岛国的合作给各国政府和人民带来的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趋势。面对澳大利亚执政方对华政策的反复,他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剖析中国对澳投资增加为澳大利亚人民带来的实际利益,呼吁澳政府看清事实,坚持中澳友好发展政策。
此外,于镭还接受过《中央电视台》《深圳卫视》《新华社环球》《上海晨报》等多家知名媒体的采访,以专家身份解读中国南太政策,向大众介绍一带一路给中国、给南太诸国带来的互利互惠。
2018年1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南太之前,日本NHK电视台国际新闻部主任专程来到中国采访,专门邀请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做一期专访。在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谈中,面对“中国新殖民主义”观念先入为主的日本记者,于镭教授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全方位驳斥了外界对于中国南太政策的认识误区和歪曲。这个节目在日本早晚间新闻时段播出两次,正面传递了中国学者的“一带一路”研究观点。
“聊城大学为太平洋岛国研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领导一直支持我们的学术研究,给予了各项政策扶持。中心主任陈德正教授给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各种帮助,我的内心是非常感激的,愿意用更多更好的工作回报学校。”在接受采访时,于镭教授非常恳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