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延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升国旗仪式上的讲话
(2021年7月1日)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是七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的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盛大的升国旗仪式,以此纪念我们党的生日。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就是让大家牢记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一百年前的今天,以陈独秀、毛泽东为优秀代表的一群胸怀救国救民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聚集在上海石库门下,缔造了我们的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领导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掀起土地革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28年的浴血奋战证明了一个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峥嵘岁月,初心如磐。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带领中国人民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70多年来新中国乘风破浪的历史,进一步验证了一个结论: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设和发展中国。
前路漫漫,征途无限。今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今日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代,同样需要在党的旗帜下,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行,引领中华巨轮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心怀梦想,更要脚踏实地、守正笃行。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读懂“来时路”,坚定信念强志气。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行稳致远,最重要的便是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一理想,是22岁的秋瑾、29岁的陈延年、36岁的瞿秋白、38岁的李大钊等一批青年人,将血肉之躯化作星星之火,汇聚成席卷神州的熊熊烈焰;这份信念,是无数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情怀、“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家国大义、“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舍身信念,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把小我融入大我,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在服务和引领时代发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以青春之我接续奋斗新的一百年。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笃定“脚下路”,锤炼本领强骨气。百年党史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前行史,是救民族于危难、促国家之富强的奋斗史。运送三批解放军成功登岸的“渡江英雄”马毛姐,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张桂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一心向党、赤诚为民的“草鞋书记”周永开……每一位“七一奖章”的获得者,都是一本生动鲜活的“教科书”,我们要学习他们“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政治品格、“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心存信仰、肩负使命、脚踩泥土,求一流学问、创一流成果、成一流人才。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明确“未来路”,攻坚克难强底气。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接续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最好的守业是创业,最美的姿态是拼搏。全体聊大师生要勇于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把创先争优、跨越赶超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赋能提速,在服务人民、服务区域、服务国家中成就自我、赢得未来。
百年只是序章,未来必将可期。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心中有梦想,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奋勇前进,用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