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国际劳动节思政年历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

  弘扬劳动精神,致敬劳模先锋。4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第三十期思政年历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国际劳动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骨干成员钟翠、王冉冉担任主讲人。

  

  王冉冉以“劳动最光荣 奋斗正青春”为题,结合生动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典型案例,围绕节日来源、庆祝方式、时代意义、传承精神四个部分详细讲述了国际劳动节的发展历程及现实价值,引导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砥砺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她指出,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它象征着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胜利,是对广大劳动者社会贡献的崇高礼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谈到,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最美丽。无论是晨曦微露时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还是深夜实验室里潜心钻研的科研人员;无论是田间地头躬耕不辍的农民,还是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的教师。每一位劳动者都在用双手创造价值,用坚守诠释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不平凡的光芒。新时代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尊重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精神的新时代意义。

  

  2024级学前教育专业4班李梦瑶表示,通过参加此次微思政课,我对国际劳动节的历史由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被尊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积极践行劳动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级环境科学专业8班周假昌表示,这次微思政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以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劳动实践中去,同时会向身边的人宣传劳动精神,带动更多同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

  (审核 黄昊)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