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质量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学雷锋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一是开展“传雷锋精神薪火 启社区童梦新程”社区实践活动
3月8日,商学院(质量学院)2024级1班于彩虹、王硕等13名志愿者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开展“传雷锋精神薪火 启社区童梦新程”社区实践活动。
活动精心设置了“雷锋故事润童心”“童行践初心”“薪火问答擂台”三大特色环节,凭借精彩的情景演绎,志愿者将“雨中护送祖孙”、“为战友缝补衣物”等雷锋经典事迹生动重现,并通过互动提问,巧妙引导小朋友们感悟奉献精神的丰富内涵。游戏环节,志愿者设置“盲道指引员”、“爱心物资配送员”等角色扮演任务,小朋友们分组进行,模拟帮扶场景,并在“争做小雷锋”倡议书上集体签名,以雷锋徽章作为实践纪念,在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二是举行“锋行万里承大义,辩纳千言立新声”主题辩论赛
3月9日,商学院(质量学院)于东校区1#301教室举办"锋行万里承大义,辩纳千言立新声"主题辩论赛,2024级王心蕴、曲国等40名学生参与。
此次辩论以"雷锋精神是否需要物质奖励"为辩题,设置论证陈词、对辩盘问、自由辩论三个环节,双方围绕辩题展开深度交锋。辩论过程中,正方一辩率先立论:"现实里不少人有行善之心却因缺乏动力而难以付诸实践,物质奖励恰如'强心剂',能极大激发人们践行雷锋精神的积极性",并以"拾金不昧给予一定比例物质奖励可提升此类现象发生频率"作为实证支撑。反方主辩当即驳斥:"雷锋精神核心在于无私奉献,一旦关联物质奖励就背离了其纯粹内涵",强调"雷锋行善源于内心善良与社会责任感,若以物质激励会误导公众将善行等同于利益交换",同时援引志愿者群体无偿服务的案例佐证立场。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立足社会价值导向与人性驱动力双重维度展开激辩。正方以企业设立见义勇为基金的成功案例论证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反方则通过剖析有偿志愿服务可能引发的道德滑坡风险进行反制。辩手们或引述社会学理论构建逻辑链条,或运用生活实例增强说服力,思维碰撞间层层递进至社会治理层面。现场观众屏息凝神沉浸于思辨激流,在攻防转换的关键节点频频报以热烈掌声。
三是开展“绘就雷锋篇章 剪出时代楷模”主题创作活动
3月16日,商学院(质量学院)于东校区1#209开展“绘就雷锋篇章 剪出时代楷模”主题创作活动,2024级8班张祚贤、李宇等15名同学参加活动。
本次主题活动围绕 “雷锋精神” 这一主题,设置剪纸与绘画两种创作形式。彩色纸张在同学们手中翻转,剪刀开合之间,纸屑簌簌落下,雷锋的肖像逐渐在纸上成型。每一次裁剪,都像是在诉说着雷锋的故事,雷锋仿佛穿越时空,在同学们的指尖鲜活地演绎。绘画的同学们则手握画笔,蘸着颜料,在画纸上精心描绘。他们专注的神情、细腻的笔触,都凝聚着对雷锋精神的敬仰。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同学们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与传承,用艺术的语言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时代新风”系列活动成果丰硕,搭建起精神传承的桥梁,让雷锋精神在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更让参与者在服务实践中感悟精神内核、实现自我成长。未来,学院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引领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内涵,让雷锋精神在青春奋进中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审核 李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