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23年“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在喀什圆满结束。聊城大学法学院1名带队老师、7名学生骨干组成的“情系西部,法伴喀什”鲁喀专项志愿服务队在受援地开展了为期14天的志愿支教活动。
活动期间,服务队成员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民族团结理论政策宣讲、基础法律知识普及、传统文化交流体验等方面举办系列活动,深化当地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培养法律意识。
7月28日,法学院“情系西部,法伴喀什”鲁喀专项志愿服务队从济南站出发,沿途经过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7个省份,全程4286公里,共历时50个小时,团队成员一路向西、一路奔波、一路憧憬,最终顺利抵达喀什。
7月31日早上,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情系西部,法伴喀什”服务队前往新疆麦盖提县新时代社区,开展“以团结铸剑,为法治生花”活动。活动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展开,团队成员庄严肃穆,通过高唱国歌、行注目礼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崇高敬意。随后服务队成员做国旗下演讲,向社区居民介绍服务队的基本情况以及此次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表示接下来将在社区开展相应的普法宣传活动,以生动科学的方式,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让法治意识在每一位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与期待。
到达对口的麦盖提县后,为顺利、高效开展本次支教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结合实际、精心备课,将课程内容分为校园安全、法律知识、文化交流、身心成长等模块,课前,团队成员接受培训、精益求精,开展集体备课,共同为社区青少年打造普法、民族团结教育小课堂。
做足充分准备后,7月31日下午,“情系西部,法伴喀什”服务队前往新疆麦盖提县新时代社区,开展以“手足相亲,同心筑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感受民族风采、认识与维护民族团结等板块进行交流学习,部分中小学生分享当地习惯与舞蹈歌曲,在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的同时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怀、坚定民族自信。在场学生一致表示,要珍惜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学好民族进步故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8月3日,团队走进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新时代社区正式开展青少年普法课堂志愿支教活动。课堂上,团队成员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当地中小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为助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8月4日,法学院“情系西部,法伴喀什”服务队前往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开展以“与法同行,守望成长”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服务队成员用“案例+法条”的方式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向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条文,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
在支教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促进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学习支教活动经验,8月8日,聊城大学法学院“情系西部,法伴喀什”鲁喀专项志愿服务队开展以“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各高校带队老师分别介绍服务队基本信息以及现阶段已开展的支教工作情况并进行工作总结,指明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为服务队后续开展支教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当日傍晚,服务队开展“红歌唱响时代,团结创造未来”主题晚会,活动在社区党员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中拉开帷幕,服务队成员与小朋友共同演唱红色歌曲《国家》并以手势舞进行演绎,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通过一段段慷慨激昂的红色旋律、一首首振奋人心的经典歌曲深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服务队成员用饱满的热情演唱聊城大学校歌《飞向美好的明天》与第十一届全运会主题曲《相亲相爱》,以歌声搭建起民族团结的桥梁,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与喝彩。活动在全体居民大合唱《歌唱祖国》中结束,新时代社区向服务队赠送锦旗,对服务队成员在支教期间的辛勤付出与劳动表示感谢,并欢迎服务队随时返回麦盖提县,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民族团结。
本次志愿支教活动是响应山东省打造“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援疆品牌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希望同学们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一代青年。”法学院服务队成员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在支教活动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搭建了鲁喀两地青少年互动互融的桥梁,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青年力量。
未来,法科学子将传承聊大精神,矢志努力奋斗,用心、用情、用爱投身到新疆建设发展与民族团结事业中,让绚丽青春闪耀在祖国西部大地,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圆”,真正发挥青年一代在祖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时代价值。
(审核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