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29日,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微课堂团队以“两广两育”为目的,先后前往山东省泗水县、泰安市肥城市、临沂市郯城县、青岛市胶州市以及辽宁省锦州市五个地市展开实践活动。授课对象覆盖范围广,不仅有刚升入小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也有马上要步入初中的六年级同学,共计105人。每个地点授课12个课时,共计60个课时。
“科技微课堂”是聊城大学“一院一品”文化驿站品牌项目,通过推广科普知识,助力青少年科技启蒙,培养创新意识,扎实推进双创实践暨志愿服务工作走深走实。“两广”,指实现教学内容广、覆盖人群广;“两育”,指实现专业育人、思政育人,主旨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科学知识的兴趣。科技微课堂团队由10人组成,分别前往五个不同地市进行趣味实验讲解,满足中小学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教育的需求,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次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合适的物理实验进行讲解。对于小学一到三年级队员们,队员们注重实验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反冲动力小车,会画圆的棉线,浮沉乒乓球等等,简单易操作又不乏趣味性,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四到六年级的学生,队员们适当地融入简单物理原理的讲解,涉及到了力、热、电、光等物理知识,比如讲解从清晨露珠的形成到冬天衣服可以冻干,从小孔成像到日食月食。队员们每次授课前都会细心备课,了解授课学生的基本状况,实验用具也是经过精心挑选。他们不仅把书本上的实验搬到实际讲课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亲手实践,更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现象以及板书上一张张示意图联系起来,让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本次科技微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为他们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氛围。队员们表示,未来一定会砥砺前行,用自己所学服务更多学生,让科技微课堂走进更多学生的生活中。
(审核 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