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聊城大学法学院师生在贵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法治力量助力新农村建设、新农业赋能、新农民扶智,7月24日至27日,聊城大学“法护农权,助力黔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作为2023年团中央“笃行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专项团队,深入贵州省威宁县云贵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观察活动,思源以明志,循法以践行。

  

  7月24日,商榷服务队来到了贵州省毕节市云贵乡人民政府,进行实践活动内容对接仪式,项目带队教师与云贵乡团委的负责同志交流讨论后续具体社会实践事宜,洽谈开展农民权益保障及惠农助农相关内容。

  

  7月25日上午,服务队来到云贵乡新民村,探寻网格化管理体系架构与运行逻辑。在党支部副书记禄芸介绍下,服务队了解到新民村网格化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党员干部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同时创造性地搭建了“一中心一张网+联户”联动处置平台,通过三级网格员分层,精准落户。重点解决各类特殊人群的排查,调查农户实际生活情况、实时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的人口数据问题,对于乡村生产生活中突出的空巢老人问题、低保、农业自然灾害救助、大病救助问题在网格中展开落实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经过调查研究,服务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了网格化管理对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月25日下午,服务队来到著名的威宁红军桥,接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服务队成员通过模拟红军食物分配、种植红军喜爱的军粮作物、与当地的老兵及亲属面对面交流、参观当年红二、六军团渡江旧址等,感受着红军桥所传承的悠久历史和无尽情怀。此次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进入高水平阶段,服务队成员近距离感受到了革命辈们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信念,必将以青春学子之心,践行新时代红色传承。

  

  7月26日上午,为助力彝族文化传承,服务队深入走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马街村进行实地调研。彝族文化传承人龙文德向服务队成员介绍彝族特色风俗文化,展示彝族歌舞。服务队成员在龙文德的带领下近距离欣赏承载彝族人民愿望的特色彝族民俗服饰,进一步感受民族交流的魅力。

  

  7月26日下午,服务队走进云贵乡工业辣椒种植基地,更近距离地了解工业辣椒种植情况。服务队成员通过观察,发现许多植株出现了叶片泛黄现象,经过种植人员讲解,了解到由于目前的工业辣椒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只能通过提前喷药预防工业辣椒“生病”,所以植株一旦出现病情便可能会导致绝收。这也正反映了当下工业辣椒种植技术尚未成熟,还需进一步学习研究,努力向精细化方向迈进。新民村工业辣椒种植带头人祖正兵表示,做强特色产业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一项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辣椒种植,能够帮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7月27日,服务队来到云贵乡新民村,结合当地惠农助农政策进行普法宣讲。服务队深入种粮户家中,围绕“农作物粮种补贴”“种粮直补”“综合直补”将政策普及到家家户户。服务队立于“扶智”之上,使烤烟种植及工业辣椒种植户存“智”前行,将技术融入以户为单位的生产中,真正“智”农富农、借“技”兴农、因“科”富农。同时,服务队以走街访寨的方式,于街道中对当地青少年展开讲堂,针对宪法基本常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青少年应当知晓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推进了更为亲切、更为深刻的阡陌课堂。

  

  本次实践活动,法学院师生在走访调研中,深入了解基层网格化管理,探寻乡村治理新路径;在交流共建中,品味彝族文化,加强民族交融;在田间地野中,研究乡村振兴之路,探寻工业辣椒发展;在普法宣讲中,积极宣传惠农助农政策,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在学思践悟中,加强党史学习,感悟革命精神。

  (审核 刘洁)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