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下的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组、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主办的“VR+运河文化遗存与推动农村教育改革”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张少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昭风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交流中,王昭风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总体情况,并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共同为运河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运河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建言献策,也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帮助、指导我校运河学的研究。
张少刚作了题为《挖掘运河文化,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运河文化是活态文化,运河文化教育对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构建运河流域点线面结合的文化教育体系,其出路之一就是将VR等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实现城乡学生对运河文化教育资源的共享。
随后,各位专家围绕互联网+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育信息化对运河文化教育的影响及表现,如何共建共享大运河VR教育资源库,“互联网+”环境下运河沿岸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线上线下运河研学旅行水岸互动与营地建设架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VR(虚拟现实)技术可广泛的应用于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工业仿真、古迹复原、文物保护、桥梁道路设计、房地产销售、旅游教学等众多领域,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审稿孙元国 编辑陈升磊 编审王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