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学院“驴常见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的成果鉴定。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委会认为,该成果在全世界首次拟定了规模化养殖场驴主要疫病目录,阐明了一体化解决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消息传来,研究团队的师生颇感振奋,同样感到欣喜的还有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层和聊城市207家示范性养驴场的场主们。
东阿阿胶公司是聊城龙头企业。驴皮的重大缺口,严重制约企业发展。2015年,市政府果断作出集约化规模化养驴的决定。
养驴不是难事,但集约化养殖毫无经验可循,在国外也是空白。集约化养殖后,营养标准如何制定,品种如何遴选,繁殖如何保证,大规模传染病如何防控,这都成了问题。2015年,市政府和企业把这项攻关委托给我校农学院。
身在校园,过去也没跟驴打过交道,老师们下驴场了解驴的习性,到农村实地选址,从驴产业的整体规划,到示范场的验收,老师们就和驴“杠”上了。
随着207家示范性养驴场陆续建成,问题也接连出现。驴的皮肤病时有发生;繁殖力低下,3年才生2胎;传统饲料易起粉尘,呼吸道疾病频发;2月龄驴驹有30%出现腹泻,死亡率高……
刘文强团队迅速启动了“驴常见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项目,梳理出30种驴主要疫病,制定一体化解决方案,研制的新型复合驴驹大肠杆菌菌体/菌毛亚单位疫苗,有效解决了驴驹腹泻问题,在全省数十家驴场推广应用,实现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刘桂芹等老师则关注驴营养问题,根据不同阶段驴的不同营养需求,对饲料原料进行了营养价值评定,推出相关标准3项。李路胜团队研发出全价颗粒饲料,不起粉尘,消化率高,减少了呼吸道和肠道疾病,驴日增重明显,比传统饲喂提高20%。
驴繁殖率低的问题困扰着老师们,褚秀玲团队以中药复方饲喂法,使公驴精子畸形率大大降低,繁殖力显著增强,母驴受胎率提高到65—70%。
老师们还提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将企业废置的复方阿胶浆渣技术转化后,用来饲喂驴和獭兔,每年避免了数十万吨药渣的浪费。驴粪也被制成了有机肥,投放市场用于果蔬的土壤改良。
3年来,老师们走遍了207个驴场,诊析样品10000多例,成了农户眼中的“驴专家”和“贴心人”。他们的研究也陆续开花结果,这些成果意味着国际范围内驴的集约化饲养难题得以解决,集约化养殖中的驴疫病有了可防可控可治方案,还意味着一个国家级“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建成又加快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