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张宪昌:“非遗”工作没有退休的一天

11月21日,我校图书馆收到《东昌府木版年画》《重刻龙虎福寿碑书法作品集》《传统书画》等数十本书籍、画册,这些都是我校美术学院张宪昌教授,在退休后辛勤工作的心血结晶。

作为美术学院三级教授、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文化艺术省级重点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学科带头人,张宪昌教授自2015年退休以来,从没停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脚步,还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开始了其艺术研究和创作的新征程——用书画记录传统文化“基因”。

2015年一本,2016年一本,2017年一本,张宪昌教授笔耕不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为了回应“非遗”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与保护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书画艺术基因,他结合自己的心性喜好深耕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选取历代的山水笔墨意趣,加之对《奔马图》《兰亭序》等的心追手摹,聚沙成塔,三年便完成了三本画册。“饮其流者思其源”,张宪昌认为,文化的时代创新,需牢牢植根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是要回到它历史的、文化的源头去寻找契机。

 

“这是一个工程,十分费功夫,必须静下心来做。一笔一画,凝心聚气,绝不能出错,否则就得重来。”为此,张宪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活动,过上了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偶尔的出差也必定与书画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体力、精力都不如过去,创作间隙,他习惯到教学楼下的操场上走几圈。画作时遇到“苦闷期”,他便喝喝茶调整情绪,再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2016年,张宪昌教授还参加了明代山东濮州“龙、虎、福、寿”碑的移植、复刻和保护工作,主持编辑《龙、虎、福、寿碑书法作品集》,并且在全国发行。“作为高校教师,在学术专业方面还需要通过不断地总结、思考、学习、实践来丰富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他潜心学术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先后被聘为聊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化部传统年画特邀专家等。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