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启动以来,法学院团委精心培育,提供资金支持和教师指导,并邀请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编辑部主任宋协娜、法学院院长杨道波等校内外专家进行一对一专项辅导,不断优化项目培育。参赛小组师生受聊城市法学会委托完善聊城市《应急志愿服务条例》,并顺利起草《聊城市<应急志愿服务条例>立法建议》,得到聊城市法学会推荐。
为深入了解疫情防控志愿者权利保障的真实情况,法学院“挑战杯”参赛小组自1月起,先后前往聊城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聊城市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志愿组织,对数十位疫情防控志愿者及组织负责人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并发放三百余份网络调查问卷,为项目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采访中,调研小组主要就志愿者对于自身权利的了解程度、受侵害方式、相关保护政策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各中心负责人从组织发展、志愿者概况、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安排等方面为小组成员展开介绍。其中,聊城市社工协会会长侯明谈道,当前志愿组织能力微薄,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让广大的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得到与职业人员同等保障,以此鼓舞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坚持抗疫、勇于奉献的热情和信心。
调研采访结束后,小组成员迅速利用德尔菲法、李克特五点计量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对疫情防控过程中相关政策法规的内容缺位、落实不到位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目前,调研小组已针对性提出建立风险补助制度、拓宽非诉救济渠道、建立志愿免责制度等建议,受聊城市法学会委托完善聊城市《应急志愿服务条例》,并顺利起草《聊城市<应急志愿服务条例>立法建议》,得到聊城市法学会推荐,有力推动参赛小组不断取得新突破。
(审核 杨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