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聊大

【山东教育报】报道聊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冷门”变“抢手”

又是一年开学季,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始专业学术性和应用创新型分类培养学段的分流、为每一名本科生选配专业导师、安排学生到中学顶岗支教……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在人们印象中非常枯燥的专业,在该校却是最为忙碌和富有创新活力的。

这一切都得益于该专业的供给侧改革——推行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3+2模式以来,聊城大学将这一招生冷门专业,打造成为考研率、就业率名列全校前茅、学生头脑与行动力兼得的强势专业。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多元化的,这和我们之前配给式的教育供给模式不匹配。所以我们将此次立项作为思政教育专业的供给侧改革来推进,通过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来重新构建一种资源配置的模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创造丰富的可能性。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3+2模式改革项目主持人李合亮教授告诉记者。

项目组通过对山东17市特别是鲁西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进行广泛社会调查,了解了社会特别是中小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要求。在借鉴北京、上海、济南、苏州等地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他们确立了一体(中学政治课教师)两翼(学术研究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按照三个学段、两条路径的培养思路,构建起3+2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学段,就是将思政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分类培养三个学段。两条路径,即在分类培养学段,为学生提供专业学术型和应用创新型两种成长路径。其中,专业学术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应用创新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着力提升其应用创新能力和就业创新能力。

 创建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具体到改革的内容设计方面,李合亮表示:本次改革的核心是要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学生内在潜力,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推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等切入。

依托该立项研究,项目组创新性地提出了分类培养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再单纯围绕思政教育专业学科结构设置课程,而以人才素质结构与多元发展路径为主要依据,由专业教育课程群、分类教育课程群和实践教育课程群构建而成,改变了以往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安排专业课程的做法,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专业特点,凸显了课程应用创新性和复合性的特点。

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该校还采用了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定点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过程。该校以和聊城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聊城市农村义务教育实习支教双提高工程为契机,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到聊城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支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向一线优秀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配套上做大量工作。李合亮说。

为实现该目标,项目组从2012年开始,为思政专业本科生配备专业导师。导师由科研、教学骨干教师和聘任的兼职教师担任,针对学生的学术和就业两个方向进行专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安排相应的实践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是确保该专业供给侧改革效果的又一法宝。项目组通过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从单一的学生评教转变为多元主体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力求通过业界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学进行考量,以期全方位、多视角了解整体教学质量的状况。同时,还实施了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严格依据学校制定的学籍预警制度进行管理,建立了班级档案制度,确保教学正常运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聊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3+2模式作为省教改课题立项建设以来,该专业已获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获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系列教材立项,并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3名教师先后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微课大赛文史组一等奖;学生参加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特等奖近20项,参加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近10项。

目前,招生时还是冷门的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时却成为抢手专业,优秀中学不断来校争抢顶岗支教学生和毕业生,学生纷纷考取名校研究生。让李合亮更为欣慰的是,以前是很多学生想往其他专业转,现在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想转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

网址链接:http://www.sdjyb.com.cn/content/2017-03/13/003044.html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