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王世舜先生学术研讨会暨藏书捐赠仪式在我校东湖宾馆举行。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白金山出席仪式并讲话。国内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交流。
仪式上,白金山对王世舜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他讲到,王世舜先生的学术成就代表了聊城大学一个时代的学术高度,大家要传承先生对学术研究“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追求,培养扎实严谨的学风;要传承先生学术与生命同构的纯粹学术品格,以纯净之心治学,以仁爱之心育人;要传承先生矢志不渝弘扬经学的精神,推动经典文献整理与当代阐释融合,让经典真正走入现代学术体系和教育实践。王世舜先生捐赠的藏书必将进一步丰富我校馆藏,助力提升学术水平。
王世舜先生的女儿王蒨女士表示,父亲一生热爱学术事业,将毕生珍藏的文献典籍捐给聊城大学是他生前的心愿,希望父亲的学术精神能够在聊城大学继续传承下去,激励更多的学子投身于学术研究。
白金山向王蒨颁发藏书证书。2872册赠书将保存在聊城大学国学院。
研讨会上,原聊城大学文学院院长石兴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小鸥、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刘加民在致辞中回忆了与王世舜先生生前的交往,认为从学术指导到生活关怀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先生治学的严谨与品格的高尚。专家学者围绕王世舜先生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以及治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一致认为,先生在文献学领域造诣深厚,其研究成果对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和研讨会。
王世舜(1935—2024),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学校“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奠基人与领军者。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王世舜教授便潜心于先秦典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1982年,他的专著《尚书译注》出版,注释简明,译解通顺,多次印刷,广受好评。1983年,该书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85年,他的专著《庄子译注》出版,并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他还编纂《老庄词典》、主编《先秦要籍词典》、参与编撰《汉语大词典》等系列工具书,为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1993年,王世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4年被聘为《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特约编委。 1994年5月10日,他作为编写代表参加了《汉语大词典》编撰出版庆功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审核 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