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聊城大学承办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国际研讨班开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孙业宝,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祁学兰,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白成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主任房增福主持。
本次研讨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办,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管理,聊城大学、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承办。研讨班将持续至9月14日。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加勒比地区14个发展中国家的23位学员将通过聆听学术报告、实地参观考察、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学习借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创新与气候韧性提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
开幕式上,陈志华代表主办方向参会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多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碳市场建设双轨并进稳健前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互动,能促进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交流合作,期待各位学员共同探索契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绿色、低碳、包容性发展路径,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孙业宝在讲话中谈到,本次研讨班紧扣时代需求,既是中国践行多边主义、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治理能力的具体行动,也是山东深化国际交流、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对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希望大家通过此次研讨加深对山东、对聊城、对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的了解,为未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播下友谊的种子。
祁学兰介绍了聊城市的基本情况,回顾了聊城市与聊城大学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成立三年来的合作成果,承诺聊城市将以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为纽带,持续放大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农业的集成优势,为“全球南方”国家提升气候治理能力、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提供“聊城样本”、贡献“中国力量”。
白成林在讲话中表示,自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以来,聊城大学举全力支持其发展,积极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专家数据库,在国际社会取得了较好反响。作为承办方,聊城大学严格按照中国生态环境部及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部署,组建强大培训团队,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全力为学员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的生活学习环境。希望各位学员能将在此次研讨班中的所学,结合国情实际,实实在在转化为推动本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思路与实际行动,提升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来自基里巴斯共和国的学员代表唐加雷·塔卡拉瓦(Tangare Takarawa)分享了此次参会的愿景:希望我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对话,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承诺采取果断行动,携手共建一个环境可持续、经济繁荣与社会公平相辅相成的世界。共同努力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绿色的未来。
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办公室、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聊城市生态环境局、聊城市外事办公室、聊城市工商联等单位负责人,研讨班授课教师代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研讨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成员,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示范企业代表,聊城大学留学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审核 陈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