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聊大要闻

大运河文化与工程技术研讨会在聊城大学顺利召开

  8月30日,大运河文化与工程技术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会议聚焦“大运河航运与水利资源综合利用、文化遗产传承与生态保护、沿线城市协同发展”核心主题。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宣传部部长苏明海,山东省水文化学会党支部书记、水利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建德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上,苏明海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化学学科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谈到,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活态文化遗产”,是贯通南北的经济动脉、文化纽带和生态廊道。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凝聚共识,在大运河绿色智慧发展、文化遗产创新利用、沿线协同治理等方面形成更多务实成果,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张建德在致辞中指出,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是流动的国家记忆,奔腾的千秋勋业,鲜活的文明史诗,光彩夺目的世界遗产。近年来,山东省水文化学会围绕水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在推进“文化铸水”上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先后成功举办两届齐鲁水文化论坛和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水文化论坛,高站位链接全球智慧,奋力拓展全球合作版图,持续拓展合作网络,统筹推进水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利用,为新时代山东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研讨会由聊城大学、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水文化专委会、山东省水文化学会主办,聊城大学科学技术处、人文社会科学处、建筑工程学院、运河学研究院、黄河学研究院联合承办。

  会议邀请了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原一级巡视员靳怀堾、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原局长王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吴志刚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梁丙臣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饶明奇教授、炎黄设计院院长周似齐教授、聊城大学刘名名教授、程兴国副教授、胡梦飞副教授等17位专家学者分别作大会报告。

  来自全国水利、交通、文物、规划等领域的领导、专家与企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围绕大运河通航工程、遗产保护、数字孪生、古建筑文脉传承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积极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宝贵文化遗产,利用技术创新激发千年运河新活力建言献策。

  (审核 孟昭博 )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