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我是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留学生。”中文标准、流利而且自然,让记者不禁一怔,夸赞道,“你中文说得很好啊!”“哪里哪里。”此话一出,记者与同事不禁哈哈大笑,我们没想到他来中国不到一年,竟能如此深得中文真意。
他就是来自约旦的留学生柏霖,来聊城大学九个月,顺利通过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并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国际学生普通话大赛优秀奖、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诵读类金奖,集中展现了我校国际中文教育的成果。
“中国人热情友善”
柏霖是聊城大学-约旦费城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专业学生,在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资助下来中国留学一年。柏霖,就是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韩玉平老师为他取的中文名字,寓意栋梁、润泽,希望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柏霖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约旦人对学习中文产生兴趣,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下,他考取了费城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专业,这也是聊城大学援建的约旦高校第一个汉语专业。在孔子学院学习期间,中方教师制订《汉语系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办法》等文件,为学生义务提供假期辅导课程、开展“一对一”课程辅导,并定期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如中国传统书画展览、传统音乐展演、民俗文化展示、优秀电影展播,与春节等节日文化、饮食与茶文化体验等,很大地激发了他对中文以及这个神秘东方国度的兴趣。
柏霖是一个热情爽朗、乐于交流的小伙子,他积极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类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活动,在与中文教师交往过程中,他也越来越深地喜欢上了中国人与中国文化。他说,中国人热情、友善,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与有些国家的人不同。这是他对中国人的初印象。
来中国到了北京,这种印象再次得到强化。他们购物时不懂扫码支付,路人不仅帮他们付费,还坚持不收钱,并向他们提出详细的出行与生活建议,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连连说“谢谢谢谢,够了够了。”柏霖告诉记者,每次想起这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中文有趣也难学”
虽然在孔子学院有两年中文学习的经历,但来到聊城大学后,柏霖还是深切感受到学习中文的不易。不过,柏霖有种不服输的性格,而且他有种观点,认为阿拉伯语和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两种语言,阿拉伯语甚至更难学,“曾经沧海难为水”,他坚信一定能学好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柏霖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箴言作为座右铭,一头扎进了中文与中华文化的知识海洋。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发现中文很有意思,很多字追溯其源,竟然很像一幅画,很多词语、成语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蕴含深刻的道理,唐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唱歌,这种画面感、故事性与韵律感让他很着迷。还有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更是神奇,他向记者举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标点放在不同的位置,就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虽然有趣,但中文确实很难学,柏霖也深有感触。一个是发音,汉字的发音有5个声调,音调不同,意思迥异,还有平舌、翘舌、鼻音的区别,简直让他抓狂。一个是书写,有的汉字笔画太多了,作为外国人记住这些变化简直太难了。他俏皮地和记者打赌,赌定记者不会写鬣狗的“鬣”字,结果他赢了。另外就是很多汉字的运用,需要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这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他有时闹出笑话。柏霖告诉记者,曾有个中国朋友对他说,方便的时候请你吃饭,他当时就急了,说道:“对不起,我‘方便’的时候,从来不吃饭”。
面对这些难题,柏霖没有退缩。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中的数以百计的中文故事音频,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积极与老师和中国同学交流,他基本上就是戴着耳机听中文故事,营造一种全中文的生活环境,听得多了,汉语发言也就标准而自然了。而且,很多故事柏霖都能背诵,他当场向记者背诵了一篇《子路背米》,五六百字的文章一气呵成,发音语调标准,感情充沛。他说,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子路对父母的浓浓孝心,“百善孝为先”,让他感同身受、心有戚戚。他还饶有兴趣地向记者展示“己”“已”“巳”读音、写法与运用的不同,充分展现了他在中文学习上下的工夫。
柏霖告诉记者,聊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中文老师友好、耐心、负责,帮他攻克了中文学习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学院孙作顶院长、韩玉平副院长和邵越老师等更是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中文听说已没太大问题,但读写尚有短板,回到费城大学孔子学院,他要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五六级的考试,相信会逐步解决读写的问题。现在离回国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他要到处走走看看,畅游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中国值得一来再来”
柏霖的父母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从小向他讲关于中国的故事,使得他对中国文化和那个东方大国非常神往。基于在孔子学院与中国的学习经历,他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也是个仁义友善、爱好和平的国家。
柏霖对中国向约旦及中东国家发出的善意由衷赞赏。交流过程中,他一再重复一个意思,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尊重小国,平等相待,不挑动战争,不搞掠夺,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这些国家共同发展,这与有些国家很是不同。现在,他亲身来到这个国家,虽然时间有限,也要尽可能多的到处走走看看,深入到他的人民中间,切身感受这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发展进步。
柏霖积极参加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组织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他认真学习《中国概况》课程,参加“每日一闻 读懂中国”系列活动、“学中文·悦文化”国际中文日庆祝活动及“外眼看聊城”主题活动,在“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外青年圆桌会上积极发言,并登上长城,体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来到京杭大运河、黄河岸边,感受大运河商业文明与黄河农耕文化,来到临清宛园,体味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的魅力,来到泉城济南,感受中国城市的现代气息,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近距离感知这个伟大的东方思想家。他还认真学习了儒家经典《论语》,并根据体会写了一篇题为《有朋自远方来 学在孔孟之乡》的文章,在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上荣获金奖。
“手机支付太方便了。回到约旦,消费要用现金支付,我肯定会不习惯。”柏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表示由衷赞叹。他还谈到中国的高铁,快捷舒适,四通八达,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时速甚至高达600公里,“真是快得像子弹一样”,说话的同时眼里满是惊叹。他表示,“回国前要坐着高铁就近到安徽、河南看看,看看中国的城市,爬爬黄山,到嵩山少林寺瞻仰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柏霖对中国的名山耳熟能详,“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去爬了。不过我一定会再来中国、再来聊城,看看美丽的聊大,看看亲爱的老师。”
柏霖告诉记者,中国在约旦与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东地区掀起了“中文热”,中文课纳入沙特、埃及、阿联酋等国家学生的课表,据他了解,沙特有500余所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他把在中国学习经历的图文发到社交媒体上,很多约旦朋友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询问他中文好学么,怎么才能到中国学习中文。
谈到未来的规划,柏霖表示,随着去年12月约旦与中国正式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两国的经贸文化交流将越来越紧密,他有中文专业特长,可以从事贸易、当翻译、做外交官,前景会很好。他说要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善意,做约中友好的使者、中国文化在约旦的火种。
(审核 孙作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