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第二天,校园安静了许多,桐园二楼会议室却气氛热烈。校史编纂委员会邀请学校离退休老同志在此召开座谈会,向聊大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了解建校初期那段热火朝天的历史。编委会副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张桓出席座谈会,办公室和编写组部分成员以及原聊城大学副校长张锡忠等11位老同志参加了会议。
张桓首先向老同志们介绍了编纂校史的意义、指导思想、编委会成员组成及校史编纂的进展情况。他指出,校史编纂旨在全面回顾总结我校历史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经验,进一步凝练、弘扬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全面推进大学文化等内涵建设,理清学校的发展轨迹,更好的指导服务以后的发展。
然后,老同志们就建校初期聊城的环境条件、学校的建设情况、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学和生活条件等问题展开交流。谈起那段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历史,老同志们精神高涨、滔滔不绝,讲了许多无资料可寻、已湮没在历史陈迹中的往事,为校史编写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最后,张桓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在建校初期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老同志们热情不减、任劳任怨,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聊大精神赞歌,聊大的今天他们功不可没。他还指出,当时,学校的条件虽然简陋,但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都已实现,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属不易。
会后,一位老同志说:“这会太短了,还没轮上我说话呢!”,一句话,把可爱、可亲、可敬的老同志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据了解,编写组将根据内容需要分别上门走访相关老同志,并奔赴山东师范大学等地向相关当事人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