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聊大要闻

学校召开国家级科研立项经验交流暨项目申报动员会

11月24日,我校国家级科研立项经验交流暨项目申报动员会在东湖宾馆报告厅举行。校长李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副校长冯健主持。

会议首先通报了我校在研科研项目的年度检查情况。我校2010年社科类在研国家级哲学社科项目1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44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6项;自然科学类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62项。通过项目研究,一大批高质量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刊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

化学化工学院尹汉东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刘继峰和历史文化学院陈德正教授、文学院丁延峰博士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课题向各位老师传经送宝。其中,尹汉东院长在学院将国家级立项变成全年工作的做法值得各学院借鉴,刘继峰教授推荐的“随时随地讨论”和每日定量阅读国际高端论文的做法让老师们耳目一新,陈德正教授提出的要将课题论证的创新性、严密性作为课题申报的基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丁延峰博士提出“动手动脚”,“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其“单篇论文突破和整体书稿写作并行”的理念得到了大家普遍认可。

科研处处长黄富峰教授全面总结了我校2010年科研工作,并对2011年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提出“早动手,早准备,选好题,力争突破”的要求。

李喆在讲话中指出,2010年是学校的丰收年,共获得了25项国家级课题,他代表学校对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而如何将课题展开则是下一步工作的核心,要让实验室的灯亮起来,将科研落到实处,沉下心搞好科研攻关,学校会全力支持,帮助大家圆满结项。另外,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作好2011年项目申报的动员,成绩较好的科研单位要再接再厉,成绩较差的单位要认真针对问题寻找对策,从团队建设、课题选择、论证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改进。

李喆希望广大教师深刻理解科研工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两点意见。一、我们要准确把握所面临的背景,包括“十二五”期间社会转型、国家转型的背景,高等教育面临提升质量、突出特色的背景,学校面临如何让学生上好学、如何把学科做强的发展背景,这些背景要求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及各学院都要有所突破,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传统与现时的结合,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根植本土、瞄准前沿的应用性研究,选准学科方向,尽快做强。第二,我们要对大学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要明确大学是学者的社团,是学术共同体,大学要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学者要高举科学精神的旗帜,把学术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为学者服务的意识,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把为学术、学者服务变成一种文化。要深刻认识到教授就是大学,好的教授就是好的大学,教授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学校传统的主要塑造者,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推动者。要努力营造学术至上、学者至上的氛围,创造一切能创造的条件,为广大教师多出精品力作在物质以及精神层面提供最大的保障。

在研国家科研项目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的副院长、科研秘书、学术骨干参加了会议。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