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齐鲁晚报》、《大众网》、《网易新闻中心》等校外媒体纷纷转载一篇名为《聊大一学生发明获国家专利》的消息,主人公马洪伟和他的“建筑防水绝缘接线扣”在聊城大学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轰动。
马洪伟摆弄着手头上的饭卡,下意识地将卡套拆下又装上,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动作娴熟而自然。“发明?专利?你们不要把这些东西看得高不可攀,我的专利就像这个饭卡套,哪有什么高科技?不要对发明创造充满畏惧感。”
连接两根电线的传统方法是,将两条电线绝缘皮破开,将两条导线缠好,再在接线处缠上一层又一层不同种类的胶布。“这个专利的名字听起来很长很唬人,但这个专利原理很简单。”马洪伟拿出一只中性笔挥舞了一下解释他的专利,将笔帽“咔”一声扣在了笔尖上。“简单来说,我的接线扣就像给两条电线装了一个套子,让接电线的过程变得简单安全了。”
在回忆自己国家级专利的创作历程时,马宏伟表示“无压力”。“我做这个接线扣的初衷就是希望想个主意把之前的接线方法简化一些。”改进接线方法的念头是从大一寒假迸发的,在一次同父亲聊天时他不经意间就想到了接线扣这个主意。由于原理简单,需要的材料也不稀奇,加上有作电工的父亲的帮助,经过一个寒假马洪伟就把“建筑防水绝缘接线扣”的想法付诸了实践。而专利的申请基本上都是靠父亲的帮助。“去济宁专利事务所跑了三趟,从申请到审批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这个专利从开始做到申请下来大概花了2000元左右吧。”
“我这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改进,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淡淡然。”马洪伟笑着说,“不要对发明创造充满畏惧感。”他表示,自己之所以有这种观念,受高中老师的教育影响很大。“我们高中有一个老师,改进了答题卡的读卡过程,也成功申请了专利。所以我感觉,专利不是高不可攀的,想到了就要去实践。巧妙的想法与成功的专利,中间只有实践的差距。”
创新的差距不是灵感的差距,而是行动的差距。马洪伟独特的创新观无疑对他影响深远,事实上,他很不能理解周围人们对灵感的漠视与无动于衷。他表示,大家对创新和专利有些误区。首先,大家认为“发明很了不起”。他认为,发明不应该被摆到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度,“‘发明全民化’单纯从智力角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只不过,“绝大部分灵感都自生自灭了。”其次,大家感觉“专利很伟大”。“专利的评定很少涉及市场与实际应用,事实上这也很难评估。有很多专利目前其实是没什么市场的。”马洪伟说到,专利的应用与推广跟发明其实是两回事,但很多人直接就把这两者混为一谈,想当然地抬高了专利和发明的难度和高度。
对于前段时间宁波市声称斥资5000万打造本土“乔布斯”,马洪伟笑着不置可否。“创新其实与投入没有十分必然的联系。”他认为,中国人的专利意识很差,创造的动力也很小。“没人去发现,没人去认可,没人去重视。”而且,“即便是有了创新有了专利,这种状态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他表示,创新无非是让这个世界更简单,但这种动力在中国没有那么大,后劲也没有那么足。“灵感每个人都会有,只有下手去做,并且坚持下来的人才会有可能获得专利;而毫不满足继续开拓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另外,不得一提的是马洪伟的父亲。父亲是他发明道路上甚至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父亲当过12年的兵,退伍之后从事建筑、电力方面的工作,对电力方面有自己的了解和感悟。父亲是马洪伟这次发明的灵感源泉,他打趣道,这次发明是跟父亲“聊出来”的。马洪伟表示,自己与父亲基本没有代沟,遇到什么事,总是喜欢跟父亲商量,听父亲的意见和看法。在“建筑防水绝缘接线扣”发明的过程中,父亲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与支持,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的发明。虽然这次发明基本比较顺利,但是父亲总是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使他不断改进并最终获得“建筑防水绝缘接线扣”的成功。一提到父亲,马洪伟一脸骄傲的表情,他说,父亲给自己创造的学习生活环境非常宽松。马洪伟用“爱鼓捣”三个字概括自己,小时候的玩具车、闹钟自己经常拆了装,装了拆,每到组装不起来的时候,都是父亲帮着他一起组装。虽然父亲与儿子“打成一片”,但每当马洪伟犯错误的时候,最不留情面的还是父亲。身教胜于言传,马洪伟坦言,父亲在为人处事、生活细节等方面给自己很大的影响。
平日里的马洪伟,除了上课,经常去的地方是图书馆,《凤凰周刊》、《看天下》都是他经常翻阅的杂志。他从《凤凰周刊》里认识了李敖,并且敬佩李敖的坦诚直率、不惧权贵、敢说真话。他喜欢《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喜欢许三多那句“人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并以此激励自己。“我现在就是想平平静静地学习,多去图书馆看看书。”马洪伟表示自己会不断拓展知识面。“不敢说现在有什么用,但我知道只要充实自己肯定比在原地打转要好。想得再多,不如实际迈出一小步。”
现在的马洪伟是一名大三学生,稳重、成熟、大方也许是他留给许多人的印象,但是他毫不避讳大一大二时自己 “浑浑噩噩”的过去。“如果说我有比周围的人强的地方,那就是想东西深一点细一点,并且会把想法付诸实践,去做。”大学里前两年的生活教会了马洪伟踏踏实实的做事,现在的他每一步走都走得更稳健。
在谈到未来的前景时,马洪伟显得一如既往的淡然。“我对自己水平很了解,不敢说在发明的路上能走多远。” 大三的马洪伟坦言自己没有考研、公务员的打算,他愿意先就业再择业,至于自主创业,他更愿意自己以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收获经验之后再组这方面的打算。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像俞敏洪所说的那样“像棵大树那样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