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通科技社”的实验室里,记者找到了正在忙碌的滕晓和吕兆兵。宽敞并有些凌乱的实验室里的其他人没有过多关注不速之客的来访,仍埋头在电脑和试验台前。滕晓和吕兆兵给记者搬来椅子,而两位已经是大三学长的理科男生明显有些羞涩,或者说是低调,丝毫看不出他们上周刚荣获山东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规格最高、最具权威的赛事之一。我校由滕晓、吕兆兵、郝亮三人组成的代表队从来自全省高校60多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滕晓团队制作的是本科组B题——简易综合体质测量仪。虽然题目有“简易”两个字,但是真正做起来可不容易。竞赛的各组题目都是经过高校优秀的专家和教师缜密组织与思考、理论与实践验证过的题目,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知识结合性强、可分析性强、实用性强,“四强”结合,确实有些点让滕晓三人头疼不已。拿到B题后,滕晓三人首先从表面共同分析了题目在目前阶段的可行程度,找出三人观点产生矛盾的问题、靠所学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直观上还不能确定解决方案的问题。紧接着,三人联系相关科目的老师为他们进行分析解答。老师在学生参与竞赛这件事上给予了无比的支持和帮助,不仅是用相关理论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分析,而且还提供一切实验所需的资源,全力协助三人将题目顺利进行下去。
由于题目是于6月份在全省高校公布的,所以暑假开始后,滕晓三人还要忍痛舍弃大部分原本可以进行娱乐时间,进行竞赛题目的准备。整个假期,他们没有像其他大三学生一样享受悠哉的生活,而是在繁杂的聚会邀请和游戏对战中挤出时间,根据指导老师对题目难点的分析讲解进行初步模拟解题。滕晓说,他们经常熬夜做题,为的就是将题目中的难点在纸上彻底解决出来。而这仅仅是第一步,实验实践才是证明这些“纸上谈兵”的正确性的重头戏。
经过两个多月不屑努力,研究方案、实物制作、试验验证、报告总结,终于完美地完成了题目规定的所有指标。滕晓团队的成品可以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识别不同的校园卡;采用超声波测距实现人体的身高测量;运用运算放大电路对压力和肺活量传感器传递过来的小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最终通过AD采集把电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给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蓝牙通信协议实现上位机和综合体质测量仪的通信;通过GSM短信模块把个人体质指标全部发送到本人指定的手机上。这些虽然都是前人已得出的确切结论,但这些题解确是大学生在创新能力上迈出的意义非凡的一大步。
而滕晓和吕兆兵说,是“E通科技社”这个平台给他们绝佳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
聊城大学E通科技社是集科技性、实践性、学习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的社团。E通科技社最初是专搞义务维修的学生组织,而近年来科技社组织内部成员积极参加各项各类国家级及省级比赛,骄人的成绩见证了E通科技社的一次次蜕变。社团学生团体先后研制出“水娃机”器人、自动巡逻车、自动除鱼鳞机等知名科技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曾对科技社的创新成果做过报道。
滕晓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位“E通科技社”的社员都怀着一颗热爱发明的心来到这个大家庭,大家交流思想,集思广益,为着不同的理想而做着同样的事。每周末,社团都组织一批志愿学生走进社区和农村,为不方便解决家电故障问题的家庭进行义务维修,志愿者们从不收居民们分文钱财,但却从中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成就感。
在“E通科技社”的两年里,滕晓、吕兆兵、郝亮三人一直是铁三角,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学习,在生活上互相帮助,虽然来自不同的宿舍,但却有着同样的追求和默契的言行。滕晓是个典型的学霸,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实验。吕兆兵则不同,他热爱实验,不会努力追求理论原理,而总是希望从大量的试验中验证理论在内心中的存在。
当谈及此次获奖做要感谢谁时,两人相视一笑,“平常实验中会有不同的见解或者矛盾,但是还是要共同探讨、共同解决,毕竟友情是一辈子的,比什么都重要。”滕晓如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仅是这次比赛,在平常的实验活动或者研究中,他们的团队都相处地比较融洽,彼此都熟悉各自的习惯,虽然性格不同,但都相互理解,一路下来收获的友情是他们这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同时他们非常感谢带队指导老师,老师对包括竞赛在内的社团活动十分关心,对这次的比赛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正是老师与团队的齐心协力,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
最后,他们给学弟学妹指出了学习和生活的方向:坚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困难的事情,有时候做一件事情会比较枯燥,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但如果鼓起信心,乐观面对,脚踏实地,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相信每个人都会收获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