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幸福感是人生最终极的追求,如果可能,我愿意把更多的幸福感传递给学生。
学生说:“课堂上,她是我们仰望的女神。课外,她又是一位知心姐姐。”
同事说:“和邢老师一起工作的日子,是幸福的”。
从教28年,扎根三尺讲台传递着美与善的火炬,邢梅萍老师在知天命之年,喜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的荣誉称号。
她是我们的“女神”
邢梅萍老师,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教授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普通话、礼仪概论等多门课程。说得粗浅直白一点儿,邢老师用了一多半的职业生涯在教人如何“说话”。每年的金秋九月,都有“喝匪匪(水)不开,吃饭饭不服(熟)”的年轻人,带着各自的“家乡腔”走入大学校门。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听了邢老师的课之后,才第一次发现:“原来,话这么说,可以更美的!”
张雳君,央视《平安365》栏目主编,1992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是邢梅萍老师教的第一届学生。时隔20多年,张雳君依然清晰记得,“邢老师念过一首《别人之歌》,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她那时的语气、语调,甚至她脸上的神情。在课堂上听她的示范朗读,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2005届毕业生孙建辉回忆道:“课堂上,邢老师是我们仰望的女神。课外,她又是一位知心姐姐,教我们女生穿衣搭配,鼓励我们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她的谦和大气、端庄娴雅,让我们毕业多年仍然感念于心。”
女神的魅力源自哪里?你可能会说是美丽的外表,但美丽的外表源于美丽的心灵,优雅举止的背后是深厚的学识积淀。“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激情;教育是一类科学,是科学就需要智慧;教育是一项工程,是工程就需要严谨;教育是一种公益,是公益就需要爱心。”要想成为课堂上的女神,爱心、智慧和激情,缺一不可。
“在道和术之间,我认为道更重要。”“在教学和育人之间,育人是首位的。”邢梅萍老师的课堂,是富有激情的,她不想成为一个传递课本内容的“传声筒”。无论是教哪门课,她都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教学中心:“境界、胸怀、沟通、细节”。高远的境界、宽广的胸怀、良好的沟通协调、把工作落实到细节的能力,邢老师认为这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毕业生必备的四要素。她精心备课,选择自己和学生身边最切近的事例当案例,深入浅出地来传递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她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请进来走出去”。她请嘉宾来校指导学生,也曾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与在职公务员等交流座谈,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中学语文课几次大的改革,中学语文减少了很多语法、词汇等知识内容,大一新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了,《现代汉语》课越来越难教。除了付出更多耐心之外,邢老师也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翻转课堂”“分解教学”这些新的理念,被她用在教学上,先改变学生的观念,触动学生心灵,使其情感上接受,再伴随知识的讲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能说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教师要更多地尊重和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现在的年轻人眼界开阔、学习能力强,我们要起到监督、促进、引导、帮助的作用,当好学生的拐棍儿”。
从教28年,对待每一堂课都像上新课一样准备,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她都热情表扬,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哪怕是标点符号用错,也都一一指正……“女神”,就是这样炼成的。
有困难请第一时间告诉我
邢老师出生于军队大院儿,童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吃过“百家饭”。后来,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养父母把她抚养长大,支持她受教育读大学。“养父是一位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养母则是位勤劳善良的传统妇女,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责任与大爱的环境中成长,也因此种下了感恩与奉献的种子,立志一生忠于崇高的信仰,回馈他人、回报社会。”
从教多年,学生活动找她当嘉宾、评委,她慨然应允。不管是不是文学院的学生,只要找她课外辅导,她都尽力帮忙。
张毓强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我校英语系。他上学期间,参加全省普通话比赛,找邢老师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多年来,他一直以“编外学生”的身份,和邢老师保持联系。“我从邢老师那里,得到了最专业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她培养我形成了公共表达的自信,让我在此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能够非常自信地面对公众。”张毓强还从邢老师身上,看到了为人师者高尚优雅的形象。他坦言,自己做过很多工作,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当过记者、编辑,最终到大学任教,正是邢老师影响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2015届毕业国防生宋明澄,大一参加校演讲比赛,邢老师发现了这个好苗子,主动悉心指导,最终帮助他获得了山东省大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
像张毓强、宋明澄这样,得到邢老师课外辅导的学生,数不胜数。
邢老师对学生的帮助,既有精神引领、课业辅导,还有物质上的无私援助。2001级学生蔡媛媛,家境贫困,工作三个月没发工资,急需一台电脑查阅资料,邢老师得知后立即给她寄去4千元。1998级学生姜伟,临毕业前,母亲病重,手术急需用钱,她马上拿出5千元给他,他毕业后寄给邢老师的贺卡中深情写道:“作为学生,您给了我应学的知识;作为年轻人,您给了我应该的快乐;作为孩子,您给了我家的温暖。”
作为文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邢老师也经常和同事们谈心,尽己所能帮同事解决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难题。学院的任老师,妻子没有工作,身体也不太好,经济压力大。邢老师获悉这种情况,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思想上经常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在任老师和他的妻子眼里,邢老师就是一位亲切的大姐。“我在聊城大学工作十七年了,这些年,邢老师给我们家很大的帮助,她总是对我说‘有什么困难第一时间告诉我,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家渡过了很多难关。”
我努力完成人生每一个角色
有一年,邢老师的弟弟在寄给她的新年贺卡上写着:“为人师、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媳,姐姐,真难为你了!”当时看了这句话,她感动得流下眼泪。人生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一种角色的人生未免单调,为了完成人生的每一个角色,她都尽心尽力。
“我不聪明,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毅力和耐力。”从1994年至今,她从事普通话测试工作,整整22年。早些年,普通话测试员要省内交流。邢老师严重晕车,她强忍着头痛恶心在省内颠簸辗转20多天,坚持完成工作。现在学生数量增加,邢老师每年要测试1千多人,她必须在正常上课之外,用两个月的周末和课余时间来做这项工作。记者问她累不累,她笑着说“这是我热爱的工作,这么多年,这项工作已经成了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何况,如果我不做,别的老师就会多承担一些。”
“我想当个好老师,也想当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人生的每个角色,我都想尽量做到最好。”但是,工作和生活总难免发生冲突,面临选择的时候,她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人民教师,干好工作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她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支持。孩子四岁之前,邢老师跟公婆住在一起,需要出差,公婆就毫无怨言地帮她带孩子,让她安心做好工作。她和婆婆亲如母女,经常向婆婆请教生活的智慧。孩子上幼儿园之后,邢老师搬到校内住。她的丈夫工作繁忙,她无条件支持丈夫,自己“承包”了带孩子和所有家务劳动。她有时候加班加点,同学和邻居就帮她暂时照顾孩子。她感恩这些朋友的无私帮助,笑称:“我的孩子也是吃过百家饭的,她跟着我,从小就养成了自立的习惯”。
家庭的幸福感,首先来源于家人的互相关爱。公婆喜欢吃邢老师包的饺子,周末加班不能回婆家时,邢老师就在家抽时间包好了,冷冻好再送去。去年冬至那天,邢老师有课,她一大早就起来忙活,精心包了三种馅儿的水饺,让丈夫送到婆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一个女儿来说,母亲就是她最好的老师和最亲近的偶像。邢老师的女儿,耳濡目染,从她身上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女儿曾经写道:“妈妈,你的坚强,你的乐观,影响我至深。从您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关爱、理解、尊重、承担、自信、健康和兴趣,这也成为了我人生的7个美丽音符。”
在努力成就人生各种角色的同时,邢老师还是一位崇尚美好的女人。她喜欢读书,不断给自己的心灵充电;喜欢跑步,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心态。讲课时,她习惯穿正装,端庄、得体,有职业感;生活中,她着装时尚、优雅。在接受采访时,邢老师身着黑色真丝蝙蝠衫,玫瑰红的纱裙,玫瑰红的单肩包,黑色鞋子。有风格的衣着,没有妆感的淡妆,平和的笑容,让50岁的她看上去依旧是美好的。曾是邢老师的学生,后来又成为同事的刘济芳老师,这么形容邢老师的 “美”: “美于无形,而无处不美。不奢求,所以不温不火;不俗套,所以不骄不躁。邢老师就一直这样,温文尔雅而又落落大方地美着。希望我的、我们的邢老师一直这样美下去!”
在2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邢梅萍老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过 “山东高校三八红旗手” “聊城大学教学名师”的荣誉称号,也曾获得山东省普通话推广先进个人、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首届教师 “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比赛二等奖等十余项奖项。她所指导的本科生论文两次荣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
今年,她又刚刚荣获了“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不过,对于一位老师来说,在日积月累的无私付出中,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们的 “女神”,成为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心灵捕手”,收获无数感念和感恩,这些可能才是她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