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我热爱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总能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同时也让我意识到知识上的欠缺。“你要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缸水。”我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在2016年考入了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开始自己全新的研究生生活。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过了一年,这一年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我师从王洪月老师,他在第二语言习得和认知语言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王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在掌握学科教学专业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开学之初起,王老师就推荐给我一些书目,并要求我认真地读书,积极地撰写报告,我一开始并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常会抱怨任务重,自己有时会沉浸在某些细节里不能自拔,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忘记全局内容是什么,我在跟老师的报告过程中,老师总是可以简明扼要地理清其中的精华内容,老师的几句提点,就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自己也会明白从哪儿些方面解决。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这一年下来,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内容,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慢慢地我的研究论文陆续在一些期刊上发表。
在读书方面,王老师给我推荐的书目大多是一些精读原典,并要求我多读几遍,慢慢地形成自己知识树的主干,然后把其他内容挂在上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王老师常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无法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会取舍。”因此,他并不建议我们泛泛的阅读,不能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老师要求我在读研期间,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正是因为自发性的动机,才能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我现在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大学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自己已经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王老师也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会留出2小时的读书时间,读一些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籍,老师用行动为我做出了榜样。与此同时,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深深影响了我。
王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很“较真儿”。我记得有一篇论文,当时因为时间紧,写完没有仔细检查就发送给了王老师,结果当天就收到了王老师的回复邮件。他在上面用红色圆圈把一个个的标点符号和错别字标示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我的论文结构调整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在最后一页写上了这样两句话:“做学问绝不能有半点儿马虎,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做学问也是做人,你是在用你的笔说话,而这些文字就是你的人格在纸上的体现。”这些话我字字铭记在心,它时刻提醒着我,做任何事都要有认真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研究生这一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对读研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坚定了自己做学问的决心。读书、认真和自律,这是王洪月老师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非常感谢王洪月老师在读研期间给予的帮助,让自己在学习和做事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自己定会静下心来做学问,排除一切私心杂念,脚踏实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