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部门快讯

我校驻村“第一书记”真情关爱帮扶村少年儿童


    我校第二轮第一书记李慧川、赵勇、马飞自入村开展工作以来,深入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将贫困户、单亲家庭、残疾、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作为重点必访对象,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特殊群体儿童档案,开展了系列关爱帮扶活动,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关爱卡” 手牵手庆六一。为了让帮扶村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美好的儿童节, “第一书记”在学校大力支持帮助下,为康寺地、杨寺地、要庄400多名小学生送去了价值2万余元的书包、文具等“节日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祝福,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常怀进取之心、感恩之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社会。手捧崭新的书包和文具盒,杨寺地小学四年级学生秦肖肖高兴地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喜欢的节日礼物,也是上学以来最难忘的一个“六一”儿童节。
 
“爱心卡” 助学优秀困难学生。“第一书记”积极与哈雷2015北京-聊城千里慈善之旅主办单位联系,争取了15个被捐助名额,总计6.5万元。活动前期“第一书记”对帮扶村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确定了15名学习成绩优异、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为低保家庭,其中还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残疾人家庭。爱心人士与帮扶村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子, 不仅能给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还能从学习、精神等方面提供持续帮助支持,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真正把这份爱心延续下去。“谢谢那些救助我的叔叔、阿姨,谢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这是捐助仪式上,接受捐款的康寺地村初二年级康东东的心里话。
 
“结对卡”关爱留守儿童。近年来,由于家长外出务工,村内的留守儿童逐年增加,缺乏亲情关爱,对儿童心灵造成了一些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多地给予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第一书记”前期对村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了登记注册,并积极联系学校团委,动员优秀大学生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和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和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关爱留守儿童。帮扶结对的要庄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张悦激动的说:“谢谢大哥哥、大姐姐关心帮助,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社会”。
 
我校驻村“第一书记”表示,抓党建促脱贫是“第一书记”的基本任务,但不能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希望,在活动过程中,当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时,感到十分欣慰和幸福,更加坚定了踏实干事、服务农村的信念。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